有人做过一个实验:将一条鲨鱼和一群热带鱼放进同一个池子,用透明钢化玻璃将它们隔开。鲨鱼每次想捕食时,都会在钢化玻璃上碰壁。久而久之,即便将钢化玻璃取走,鲨鱼也不再会过去捕食。
这个实验表明,行为可能会形成惯性,心理可能会产生依赖。不过,换个角度看,实验中的钢化玻璃,也可以理解为行为边界的标注。有了“边界意识”,形成了“敬畏之心”,就能够自觉恪守底线、遵守规矩,“不敢越雷池半步”。
敬畏是自律的开端,敬畏也是行为的界限。对党员干部而言,心有所畏,才能行有所止。只有对组织、对权力、对群众、对法纪怀有存乎一心的敬畏,才能唤醒内心深处的道德律令,使守纪律、讲规矩成为行动自觉,面对组织不阳奉阴违,面对权力不忘乎所以,面对诱惑不迷失自我。正所谓,“凡善怕者,必身有所正,言有所规,行有所止,偶有逾矩,亦不出大格。”
相反,一旦失去敬畏,思想防线就会悄然失守,精神堤坝就会轰然倒塌。令计划严重违反党的政治纪律、政治规矩、组织纪律、保密纪律,忘记了那道“钢化玻璃”,是一个重要原因。那些把权力当财富、把下级当家臣、把组织当私产、把贪腐当回报者,也往往是因为个人野心和贪欲膨胀,无视纪律与规矩,毁掉了突破底线时的最后一丝警觉。正如一位落马官员的沉痛忏悔:“防线被无情地冲垮了,一发不可收拾,真如激流放舟,一泻千里啊!”
邓小平早就指出,共产党员要“一怕党,二怕群众”。其中关键,就在一个“怕”字。现实中,一些人或是存在侥幸心理,把纪律和规矩当摆设,以为自己能逃过惩罚;或是形成傲慢心态,视纪律和规矩为无物,以为手握权杖就可以目空一切。正因此,中央以严明纪律作为全面从严治党的重要抓手,可谓切中肯綮、抓到根本。各级领导干部也应认识到:级别再高,也高不过人民;权力再大,也大不过制度。有如临深渊的畏惧,有如履薄冰的谨慎,人生才能行止有度、收放自如。
“贿道一开,辗转滋甚,鞋靴不已,必及衣裘;衣裘不已,必及币帛;币帛不已,必及车舆;车舆不已,必及金璧。”唐人陆贽的话引人深思:破坏规矩都有一个由小而大、因微而著的过程。因此,涵养对纪律和规矩的敬畏之心,也应该慎初慎微、抓小抓早。把纪律和规矩挺在前面,就是要让纪律和规矩长出牙齿,决不让制度成为稻草人,陷入“破窗效应”;对各级干部来说,把“没事”当成“有事”来看,把“小事”当成“大事”来抓,把“别人的事”当成“自己的事”来反思,以严的要求、实的精神反求诸己,才能始终保持心中的敬畏感,做到居安思危、防患未然。
“这里是立规矩的地方”,在西柏坡,习近平总书记思考深切、言辞峻切。古人云,“天下守法度者最快活”,身为领导干部,级别越高、权力越大,就越应该心存敬畏,牢记红线和底线,方能言行举止“发而皆中节”,方有“从心所欲不逾矩”的自由境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