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安市坚持把在职党员进社区活动作为联系服务群众的重要手段,不断创新服务方式方法,切实提升了社区党建工作和服务群众工作水平。
科学设岗,明确服务职责。在职党员统一持报到卡按规定时间到社区报到,并带回盖有社区党组织反馈的回执。按照在职党员的姓名、工作单位、职务、联系电话、特长、提供服务时间,建立完整的在职党员基本情况台账。根据社区居民需求,在全市19个社区分别设立了政策宣传、环境卫生、扶贫帮困、文体服务、治安巡逻、法律援助等16个岗位78个服务项目。在职党员根据自身的工作特点和特长,自愿认领1~2个岗位。围绕所选岗位、服务内容、服务时间进行承诺,签订承诺书,通过社区宣传栏进行公示,接受居民监督。目前,全市已有2800余名在职党员认岗履责,做出服务承诺4500余条,为社区群众提供服务1850余人次。
创新形式,增强服务力量。以社区为单位,把特长相同或相近的在职党员,组成民生保障、卫生保洁、医疗保健、矛盾调解等190个服务团,将每月最后一个周末确定为“团队服务日”。结合社区网格化管理,在全市340个网格中,每个网格配备相对固定的在职党员,日常管理由所属网格党组织负责,网格内在职党员更加详细地了解居民存在的困难,第一时间提供服务。针对一些单位党员居住比较集中的实际情况,采取同一个单位在职党员整建制编入社区党组织,发挥各自优势,出谋划策,共同参与社区公共事务、党内事务。在职党员与社区贫困家庭结成“1+N”帮扶对子,重点救助因患大病、重病、自然灾害、子女上学、缺乏劳动力或其他原因确需救助的社区居民,帮其解决生产生活困难。全市有1200余名在职党员与社区居民结成帮扶对子,帮助安置下岗再就业897人。
建立制度,激发服务活力。建立在职党员实绩档案,对在职党员在社区岗位上的服务效果进行累记积分,定期进行群众满意度测评,测评结果为优秀的加“满意分”。每月对得分情况汇总登记,半年通报一次。在职党员每季度对服务社区居民情况进行一次“回访”,通过电话、入户交流、QQ群征求意见等形式及时收集来自服务对象的效果评价,填写《在职党员社区表现反馈单》,使在职党员在服务社区居民工作中“找问题、找差距、找目标”,更加贴近实际、贴近群众。制定《在职党员服务社区工作奖惩办法》,市委组织部每年对在职党员服务社区工作及践诺情况进行一次考评,对表现优秀的党员进行表彰奖励,并作为党员个人年度考核、提拔任用、后备干部培养的重要依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