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北网黑河7月13日讯 碧空如洗、青山似黛,火山雄列、河池纵横,良好的生态环境、纯美的自然风光,处处展现着生态文明建设的累累硕果。近年来,五大连池市牢固树立“生态立市,环境优先”的发展理念,结合国家推进主体功能区建设契机,大力实施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努力建设美丽五大连池,让全市人民共享生态文明的发展成果。
抓好自然保护区建设 打造生态安全屏障
自然保护区被誉为城市的“生态绿肺”,抓好自然保护区建设也就抓好了一个地区的生态安全屏障建设。近年来,五大连池市严格按照《黑龙江省主体功能区规划》定位,坚持以保护自然生态和动植物资源多样性为主,认真执行国家、省自然保护区管理办法和管理条例,对区域内的自然保护区进行严格保护和监管。
2011年,该市经省政府批准,成立了引龙河自然保护区管理局,组建相关机构,理顺体制机制,明确管理职责,实现了2.42万公顷湿地生态系统类型自然保护区的首次全面科学保护。从保护区管理局设立至今,引龙河自然保护区已累计完成资源环境建档1103份,埋设界桩1145个,界碑13处,设立保护宣传牌62块,实现退耕还湿1800亩。为提升保护区的生态系统自我完善和自我修复功能,五大连池市充分发挥国家重点生态功能区转移支付资金作用,自2012年开始相继启动实施了山口生态环境保护、山口水源地污染防治等一批重点生态建设工程。去年,该市结合保护区建设,进一步加大了土壤侵蚀和水土流失治理力度,对讷谟尔河流域团结、建设区域水土流失进行综合防治,完成侵蚀沟治理11条、治理面积40.2平方公里,有效地保障了保护区外延区域的土壤和水域的生态安全。
加强重要资源恢复保护 推进自然生态体系建设
2009年,五大连池市被国务院确定为全国第二批资源枯竭城市,并于2010年全面停止了商业性采伐。“十二五”时期,五大连池市把资源恢复作为生态建设的首要任务,大力开展植树造林、退耕还林、野生植被恢复、繁育等自然生态体系建设,下大力气提高全市森林覆盖率。截至2014年,该市共累计完成人工造林17.08万亩;建设“三北”防护林9.19万亩;实施村屯绿化5900亩;完成森林抚育10.6万亩。全市森林总面积由26.7万公顷提高到27.3万公顷,森林覆盖率由30.3%提高到了31%,森林平均郁闭度提高了0.15个百分点。为发挥好生态公益林的效益和作用,五大连池市全面实施《黑龙江省国家重点公益林管护经营实施方案》,将全市119.19万亩生态公益林划分为365个管护责任区,进行全面监管,使生态公益林在管护、经营及后备林培育等方面得到明显提升。为进一步加大对林湿混合型地区的恢复和保护力度,这个市还对林地、湿地分布较为广泛的讷谟尔河中下游地区开展集中保护,通过在丰水期合理调配山口水库蓄水量,提高中下游地区生态系统的自我调控能力,提升林地、湿地涵养水源、保持水土、维持生物多样性的生态功能。
强化节能减排源头治理 建设天蓝水净宜居城市
抓环境就是抓发展,抓环保就是抓效益。五大连池市把良好的生态环境作为发展的资本和根基,宁可不要经济效益也要保住绿水青山。
这个市赋予环保部门一票否决权,在招商引资方面设置标准,提高门槛,严格杜绝任何高耗能、高排放以及可能给环境造成污染的项目落地。该市结合国家新颁布实施的《环保法修订案》,突出环境监测监察能力建设,推进环境监测站监测项目计量认证,完善环境监察多部门执法联动机制,并制定了严格的污染防治与控制措施,对城市运转、工程施工等产生的生活垃圾污水、建工废弃物、粉尘扬尘噪声等进行专门整治和集中处理,确保各类污染物实现达标排放。
近年来,该市先后投资近3亿元,实施了五大连池污水处理厂一期工程、二期工程、双龙泉水源地综合防治工程、双泉镇污水管网和龙镇污水管网工程等一批城乡污水处理工程;建成了日可处理生活垃圾59吨的五大连池市生活垃圾填埋场;完成了对国昌热力有限公司等重点供热企业的锅炉设备进行了改型升级和脱硫处理,使城市污水排放达到国标一级B标准,日处理污水能力达到1万吨;居民生活垃圾实现集中填埋处理和日产日清;冬季供暖锅炉产生的二氧化硫等城区主要污染物有效减少并实现了达标排放,有效地改善了城乡居民的生活质量,群众生活幸福感倍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