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北网黑河6月26日讯 近年来,北安市按照黑河市“三带百村工程”建设总体要求,科学规划、梯次推进,调思路、强组织、建平台,充分发挥党组织和党员在“三带百村工程”中的服务和保障作用,不断加大吉黑高速公路沿线重点村屯的村容村貌综合整治和现代农业示范带建设,努力让农民群众共享改革发展成果,让农村成为安居乐业的美丽家园。
创建新农村党建示范带实现标准化目标
紧紧围绕深入推进“三带百村工程”,调整农村党建工作思路,实施以吉黑高速公路沿线通北、杨家、赵光、东胜、城郊5个乡镇14个村为核心的新农村党建示范带建设,着力增强党建工作引领、服务“三带百村工程”建设的能力和水平。基础建设规范化。如今,党建示范带内各村办公活动场所面积都在150平方米以上,均能达到“六室”、“十二有”标准,统一了党建工作簿册、材料封皮和图板。目前,14个村办公活动场所全部达到了标准。示范带内每村都有一个党建示范项目,在积极探索实践的基础上,对党建经验做法进行总结、宣传和推广,构建党组织和党员推进“三带百村工程”的长效机制。城郊乡在双青村、新华村建立了公共服务大厅网点,民政综合业务、劳转农保、财税补贴、计生农合、土地流转、矛盾纠纷调处六个“一站式”服务窗口,全面推行党员先锋岗和党员挂牌服务,方便了农民办事。党建示范带内14个村党支部(总支)都达到“五个好”标准,先进率达到100%。目前,通过整改提高、晋位升级,在14个村中5个一类支部进一步巩固提高,9个二类支部全部实现晋位提升。党建示范带内80%以上的党员具备“五带头”标准,经常开展联系服务,充分发挥示范带动作用。
优化党组织设置形式提供全方位保障
北安市围绕现代农业示范带产前、产中和产后三个环节,加大党组织组建力度,实现了党组织全程化服务。为进一步加大党组织的支持和服务力度,组织涉农部门党员技术骨干、乡镇党员干部、农村党员大户40人,组成政策宣传、科技推广、农机维修、信贷支农、红盾护农5个专业服务党小组,下设志愿服务小分队,深入一线服务,为“三带百村工程”建设保驾护航。春耕期间,各乡镇科技推广党小组举办各类农业技术培训班55期,培训农民2万余人次,现场解答农民提出生产问题420余个,发放农业生产、农业技术、气象、市场供求等方面宣传单1.7万余份。同时,以支部+合作社的模式,组建农机合作社、土地规模经营合作社、玉米种植合作社、大豆种植合作社党支部38个,提高了农作物种植科技化、规模化、规范化水平。东胜乡东利村水稻合作社党支部带领社员积极开展高纬寒地水稻种植产业,种植面积逐年扩大,产量稳步提升,2015年可达1.3万亩,单产1000斤,年可增加收入4500万元。依托大豆协会、农产品经营合作社、蔬菜配送中心,组建党支部15个,及时为农民提供服务,解决农产品销售难题,增加农民的收入。通北对俄蔬菜出口基地党支部带动农户1200户,年产蔬菜3500吨,出口800吨,年总产值达1600万元。
搭建特色载体平台提升党员服务能力
围绕“三带百村工程”中的重点任务,找准党员开展活动、发挥作用的着力点,为促进党员发挥作用搭建平台。根据示范带乡村党员的能力特点,进行有针对性的公开承诺。涉及“三带百村工程”乡镇党委组织干部围绕解决“三带百村工程”中的难点问题、提供服务、发挥引导作用进行承诺;乡农业技术人员、党员种植大户围绕种田技术推广应用、联带农户等进行承诺。近年,各村围绕推进“三带百村工程”党员做出公开承诺1500余项,承诺兑现率达到了95%以上。市委组织部组织高速沿线党组织在现代农业示范带玉米、小麦、大豆核心区示范基地和辐射区,开展“书记责任田、党员样板田”和“比科技、比效益、比服务”活动,实实在在做给农民看、带领农民干。在新农村展示带,围绕推进破旧房屋拆除、房屋立面改造、村屯环境卫生整治等重点工作,组织开展党员志愿服务、“五星级党员示范户”活动,引导党员干部带头作示范,主动承担重点任务。通过开展“我心目中的好党员”评选活动,评选出陈云海、李云波为代表的种植业结构调整、土地规模经营等工作表现突出的农民党员典型150余名,选树农村先进基层党组织24个。通过电视台、报纸、党建网等媒体的广泛宣传,形成了向典型学习、向典型看齐的浓厚氛围。
强化重点任务落实放大示范带动效应
着重围绕农业科技应用、村屯环境整治、城乡一体化,产业发展等重点任务落实,引导党组织和党员干部发挥作用,取得了明显成效。一是农业科技做示范。所有现代农业示范带、示范基地地块全部是上一年高标准秋整地地块,采取110厘米大垄栽培,垄百米内直度误差不超过5厘米,每行垄距误差不超1厘米,起落线百米内误差不超过20厘米。城郊乡双青村党支部在高速路两侧建德美亚玉米示范基地2000亩,引领带动了各类经营组织和群众进行土地流转规模经营。二是村屯环境树样板。三年来,重点对赵光北河八屯、东胜东安屯等9个村屯进行了建设和环境整治,共投入资金1850万元,拆除房屋47栋,改造房屋870栋,新安装和改造栅栏4450米,清理边沟15.2公里,建立柴草堆放点35处,栽种沿路防护林和绿化树4.4万棵,种植花带2200米,成立7个保洁队伍。三是城乡发展立标杆。通北镇、赵光镇、城郊乡党委党员领导干部积极宣传“城乡一体化”相关精神,打消农民顾虑,推进农民向城镇和新社区转移,加快推进了城镇化步伐。通北幸福家园、祥和社区、赵光东丰社区共向城镇和新社区转移农民1.5万余人,深化了户籍制度改革,促进了农民搬迁转移,加快推进了农民市民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