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北网黑河6月23日讯 1976年9月8日,在小兴安岭的南坡和北坡林区发生了特大森林火灾,涉及伊春、黑河、绥化三个地区。此次火灾燃烧林地面积,仅沾河、通北林业局施业区内就达39万公顷,同时,沾河烧掉山楞场优质木材9500立方米;延烧时间从9月8日至11月17日结束,共70天;出动扑火人员仅黑河地区就达1万人;个别地区发生了伤亡事件。面积之大、损失之重、时间之长、人员之多,是全省史无前例的特大森林火灾。
当时,省革命委员会副主任张林池,原省委林业部部长、东北森工总局原总局长张世军等即赴伊春市组建省扑火前线总指挥部(下称省前指)指挥扑火。
黑河地区革命委员会常委决定:由地革委副主任张连俊、温连地去沾河林业局坤得气林场组建地区扑火前线指挥部(下称地前指)。那时我正在省柳河“五七”干校劳动锻炼,也被调回直接去到地前指工作。地前指除两位地革委副主任,还有德都县(现五大连池市)、沾河林业局的领导同志。地前指人员以及电台报务人员,都是从沾河乘坐森林小火车进驻地前指的。在这之前,各地的扑火人员也是从沾河或通北乘坐森林小火车进入林区赶赴火场的。
地前指人员做了分工之后,认为应尽快掌握四个方面的情况:一是火场情况,包括各火区位置、火点、火线、火速、火势等;二是扑火队伍情况,包括各路扑火队原单位及负责人名称、人数及当时位置;三是食品供应情况,现有食品总量及人均量等,要求及时上报每日存量及需求量,保证扑火人员不挨饿;四是各扑火队有何问题、建议、要求等。
关于火场延烧情况,主要依靠飞机观察的火情为依据,对照军用地图(十万分之一)认真进行分析确认。于是我们通过电话联系嫩江航空护林站(下称嫩江航站),要求飞机观察员将当日的整个火区,详细划定火区位置图、火情发展图,于下午飞机巡视后,用火报袋(用布制作的桶式长袋,下装沙石,袋上端嵌有一条红布做信号,系好上口即可)投到地前指。另外,安排林场派专人去近处高山瞭望。
地前指通过电台逐队进行询问得知:进山的扑火队已达18个,各队人数不等,最多的800人,最少的200人,共1万余人。扑火队主要由沾河、通北林业局,国营农场的职工、知青、兵团战士和农村生产队农民以及军队农场的战士,北安、德都县直干部等组成。但是,各扑火队都不知道自己所在的位置,只知往东方向前行。这时,地前指只好与嫩江航站再次取得联系,请他们将3天来每次空投食品的时间、数量和地点(经纬度)等3个情况通报地前指。我们按嫩江航站提供的数据与各扑火队一一核对飞机空投食品的时间、数量后,很快确定了各扑火队的位置,并按所处的位置方向顺序,为各扑火队命名:从第一大队命名到第十八大队。
这里我要特别提出的经验教训是,凡是在扑火战斗中,组织扑火队伍时,必须配备电台或安排其他通信工具。否则,前指不能随时牵制扑火队就会成了断线的风筝。配备电台最好选用邮电部门的,因为他们的报务人员数量多,可在全省范围统一调动;邮电用的电码不是密码,是公开不变的,报务员非常熟悉电码,看到数字电码即可读出文字,看到文字即能写出数字电码,速度快、效率高。这次通过电台确定扑火队的位置,只用了一个多小时的时间,就是例证。另外,某林业局在这次扑火开始组织扑火队时,地防指一再告诫他们必须配备电台,但他们为“争取时间”未等电台到达,就将第一批扑火队放行了。过了两天地前指询问第一批扑火队现到何处?他们只答:“已进山了”、“现正在途中”。可是到第四天,他们报告地前指:“第一批扑火队今天中午已返回,扑火队说没见到火就回来了。”这是应当吸取的一个重要教训。地前指在全面掌握火情及扑火队的情况后,首先将整个火场划为西尼气、大吉岭库河、南沾河及科鲁嘎齐河、北沾河及汤元山、尖新山及乌斯孟河、南营子6大片火区,又将18个扑火队分别投入到6大片火区。同时,为每个大队指出奔赴火区的方位及里程。然后地前指向各扑火大队发布了进军各火场的命令。 (未完待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