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秋战国时期,伍子胥开挖运河通盐通粮。在吴越交界地、亦称为“吴根越角”的地方,凿出一方水道河塘,聚户兴镇,命名胥塘,又叫平川。明初改为西塘。
暮色中,驶入毎年游人近千万的西塘古镇。乍看入夜的西塘,真的是火树银花、车水马龙。在街旁一处标志“停车泊位”的地方驻车。按约定,穿过一条高深、窄长、昏暗的叫叶家弄的巷子,在市河河边找到了网上订好的“水月阁客栈”。
客栈三层小楼,青砖青瓦。一楼接待厅干净利落。布艺三人沙发上方,是一幅由清代画作放大喷绘的《西塘往事》。画中无数条大船靠帮停坞,有船客、脚夫登船,巷道里有袖手闲逛的达人,有蒸包子的摊床,有沿街卖菜的村民。有围圈杂耍的艺人,有张网捕捞的渔夫,有前呼后拥,招摇过市的轿子,有端坐马背,书童随行,侍人引路的贤士,有牵着载重骆驼、胡子满腮的西域来客。有意思的是,二楼窗口,有一位戴乌纱帽的官人,低头观景……一派生活气息、繁华景象跃然画中。
客栈邻河一面是露天阳台,三套藤椅茶几交叉摆放。女儿墻垛上一溜圆圆方方、黑黑红红的小花盆,绿叶和花色很是温馨。阳台一角,有一半卧竹编揺篮。摇蓝里堆坐着一位胖光头,在呜哩哇啦地喊着手机。河对面,由环秀桥向送子来凤桥蜿蜒排开的,是著名的烟雨长廊。
长廊下灯光摇曳,游人如织。与“水月阁”相通,很文化的招牌隐约可见:“梅苑客栈”“格桑花客栈”、“秋雨亭客栈”“吴越樓”、“水秀楼”、“半朵悠莲咖啡”、“上海女人甜品”“那年芡实糕铺”、“西塘茗酒坊”、“满庭芳小吃”……
河中往来穿梭着游览舢板。船尾高挂的大红纱灯,像一颗一颗在飘动的星星。远远近近、高高低低。五颜六色的灯光,汇聚到河面上,再被摆动的橹搅拌成一饰又一饰的水乡梦幻。
出客栈则是古老的西街了。
西街与市河与长廊平行。有十几条里弄与西街衔接。也就三米宽的街面两侧,挤满了张起串灯、宫灯、网灯、草灯、竹灯、镭射灯、碘钨灯的商家。斜对面写着“管老太臭豆腐”黑地阳刻漆金大匾,分外抢眼。飘来的味道也很特别。
走进西街实乃汇入了人潮,到处是南腔北调的嬉笑,到处是讨价还价的调侃,到处是自拍神器的闪光,到处是时尚复古的穿戴。商家的营销也很文化、很人性、很诙谐。
“遇见·爱”是卖信物的小屋。手包、扇子、挂件、铜锁、瓷娃、饰盒应有尽有。墙上贴着一张彩纸,上写:俺娘说了,买这的货俺才会嫁给你。“恒美水晶”专营水晶纪念品。即用三维照相扫描后,再用三D技术激光雕刻在水晶里。生意很火。墙上的寄语是:请记住留给你的美好。幌子上豁然注明“虾扯蛋”的门市,兜售现场烤制的,用线串成的虾丸。小老板一边翻弄烤锅,一边高声秀着:香香的,是虾扯蛋。还有一家注明“为人民服务但这服务要收费哟!”而另一家祝福“来了,带走快乐而不带走时光。”
西街上的招牌同样考究、精道。有些真的早已尘封在记忆里,像“上海雪花膏”、“津鼎茶房。”而有的却新潮得出奇,如“洛克族饮品”、“兀牌美国手工酸奶”。
在西街街头美食城,三下五除二消灭一碗香香的小馄饨、一枚酥酥的大麻团后,随人流挤过永宁桥。在南塘街一处乳白色山墙前收下脚步。墙上八个楷书大字:上善若水,择善而居。印底是书就的一百六十个小字“善”。
善字在西塘的过去,也许是富含着更多的给予。西塘的护国随粮王庙,纪念的就是当年皇家姓金一位御粮官,押船路过西塘,正逢水灾,百姓食不裏腹,景象凄惨。粮官命靠岸卸粮济民,然后自己投河自尽。皇上获悉不但没有怪罪,还赐封为利济侯。
一阵阵劲歌劲舞的超低音音响划破古镇夜空。那该是前面歌吧一条街开始营业了。那里是年轻人的天地。几位挎着吉他的老外,怱怱而过。是啊,善字在西塘的现今,更多的诠释是“海纳”。行本方能致远。而守本固质的同时,长于行变,才能久盛不衰。行本而不舍行变的西塘,堪称古代文明与现代文明的完美融合。
顺着烟雨长廊,折返到环秀桥。桥桩处,投影灯下,明代西塘诗人周鼎曾“上下影摇波底月,往来人度水中天”的名句,清晰可见。桥上依然是人头攒动。水上歺厅传出的一曲二胡独奏《浏阳河》在夜空萦荡。此时此刻,这首并非属于西塘的名曲,与这桥这水这人、与家乡那方升起的明月,同样那么般配和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