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北网黑河6月13日讯 初次接触杨书俊老先生的书法作品,是在今年春节期间,他和当地书法家一起走进农家小院为农民朋友写春联。年龄最大,找他要春联的人也最多,一上午挥毫泼墨写了近20幅春联。
杨书俊,1938年生,字易成,号温泊默人。原籍山东烟台,幼年酷爱书法,潜心揣摩书法家的艺术特色和风格,书法参赛作品在国家级、省级多次获奖,作品入编《中国当代书画艺术家精英墨迹》《中国书法家作品集》《首届羲之奖全国书法篆刻大赛作品集》。
杨书俊自幼热爱书法,瑰丽多姿、变幻多样的汉字让他着迷。1959年,21岁的杨书俊支援边疆从山东来到龙镇农场,1980年来到当时的药泉镇教育局工作。结婚后,妻子李桂芝面临着生活的艰辛,自己省吃俭用,把一家日常的开销都计划好,还要为杨书俊留下特殊的需要:买书和一些特别喜欢又不是太贵的书画。当时杨书俊练字,没有纸张,只能拿旧报纸练习。第一遍少蘸墨多加水,第二遍稍微多加点墨,到第四遍的时候已经几乎看不清楚字了。杨书俊练字着魔在单位是出了名的。哪个字写不好,反复琢磨,觉睡不着,饭吃不香。走路,手在大腿上划拉,睡觉,躺床上在肚皮上写,突然来灵感了,呼啦起来,跑到桌子前赶紧写出来。
1998年,杨书俊退休后,应邀去大庆市少年宫执教书法七年,教过上千名少年儿童学习书法。在杨书俊向记者展示的学生书法作品里,从70岁老人,到5岁儿童,均在全国各类书法比赛中得过大奖。虽然已经是77岁高龄,老人家仍然诲人不倦,在五大连池农场书法协会担任老师,无偿教习当地的书法爱好者练习书法。
在杨书俊家里,最宽敞明亮的方厅变成了书房,放了一张长桌让他来练习。记者去拜访他,看见杨书俊正在书写习近平1990年在福州所作的《念奴娇·追思焦裕禄》。杨老很喜欢这首词,他每次写这首词,都深深表达了对焦裕禄的崇敬之情。
杨书俊的书法如其为人,格调清新高雅,古朴而又华美。观他的作品,楷书沉着端庄,隶书高古雄浑,行草书俊朗飘逸,足见他无日不临池的深厚功力和勇于创新的精神。在书房的墙上,挂着一幅苏轼的《喜雨亭》,杨老说,这幅378字的作品,写之前要用铅笔在白纸上打个草稿,安排布置整幅作品中字与字、行与行之间呼应、照顾等关系,墨的浓淡、字体大小、如何错落有致都要充分考虑,胸有成竹方可下笔,写错一个字都不行,要一气呵成最好。
记者表示自己对隶书很感兴趣,向杨老请教练习方法。杨书俊认为,隶书资源丰富,从汉碑到汉简,从摩崖到砖志,从庙堂到民间,都为隶书学习提供了丰富的资料。初学者要“练眼”,认真读帖,仔细观察范字做到铭刻于心,要勤奋坚持多上手练习。杨书俊感慨,学习书法入门容易,提高难,这是不争的事实,只有真心喜爱,才会走心走脑专注于书法艺术。告别杨书俊老人,抬头看见他在阳台挥手与记者告别。是的,温泊默人如温泊之水一样,温润如常,细润无声。
杨书俊正在书写作品
杨书俊书写的习近平所做《念奴娇·追思焦裕禄》
杨书俊和家人、书法爱好者一起欣赏自己书写的《三字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