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北网黑河06月08日讯 放眼初夏的田畴,围绕在吉黑高速黑河段、京加高速嫩江段、黑龙江黑河段“三带”两侧的村屯风貌、自然景观、人文历史高度融合,从整洁儒雅的村庄,科技引领的现代化农业示范基地,到拿得出、叫的响的绿色特色品牌,多彩的新生活处处尽显“高大上”……这令人惊异的变化不仅让切身受益的百姓点赞,也让来黑河观光的游客点赞,就连来自俄罗斯的外国友人也为这风光无限好的大美“村光”赞不绝口。
2012年,市委、市政府为破解建设现代化农业、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两大课题,正式把“三带百村工程”作为启动实施“三农”工作的“金钥匙”,做起了“三带百村工程”建设的大文章。也正是这一重要决策,让黑河的农村重塑风貌,从“晴天一身灰,雨天满脚泥”到如今的山清水秀、空气清新、院落整齐、道路整洁、风貌各异,一路乘着“三带百村工程”的建设之风开始了一段奇妙的“变身之旅”。
精心谋划布局,层层落实责任
几年来,市委、市政府在深入调研、反复论证的基础上,坚持以规划为先导,精心谋划、合理布局,明确建设标准,因地制宜地制定“三带百村工程”实施方案,市委、市政府先后召开11次市委常委会、9次政府常务会和20多次协调推进会进行安排部署。市主要领导30多次深入村屯、田间进行调研指导。全市成立了3个专项督查组,40多次检查推进情况。春夏重点时段,每月对进展情况至少检查一次。市分管领导坚持狠抓落实,形成了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的工作机制。市委、市政府派出督查组强化督导检查,形成长效督查机制。各县(市、区)细化分解工作任务,明确工作重点和目标,多次召开专题推进工作会议,成立“三带百村工程”建设领导小组,开展调查摸底,制定实施方案,确定重点建设村屯,提出适宜建设模式,细化分解建设任务,分期打造,逐年推进。组织人员多次学习交流先进典型经验,取长补短,共同提高,还分别组织农委、建设等部门和重点乡镇领导深入外地学习考察,学习先进经验,提升建设标准和水平。
落实优惠政策,一路绿灯先行
市直相关部门加快建设项目、资金向“三带百村工程”集中,农委、建设、财政、农机等相关部门把推进泥草房改造、村屯环境治理、农机标准化作业等重点工作有机结合,优先落实粮食高产创建、农机购置补贴、节水增粮、测土配方施肥、深松整地补贴、新农村建设等农业优惠政策。逐步建立健全农业基础、公共设施、环境整治等维护、监管长效运行机制,实行人性化、市场化、精细化管理。出台财政、税收、金融等相应优惠政策,结合加快农村城镇化步伐,深入推进了户籍、社保、医疗等制度改革,农村发展的活力竞相迸发,让“三带百村工程”建设成果取得长效。
多元投入机制,广辟建设资金
为了确保“三带百村工程”顺利实施,着力解决“钱从哪来”的问题,各地在积极向上争取项目资金的基础上,广泛吸纳社会资本、民间资本、外来资本投入建设,坚持“项目扶助、地方补助、农民自助”的思路,形成多渠道投入机制。按照“投向不变、渠道不乱,依据规划、统筹安排,捆绑使用、各记其功”的原则,将资金优先集中投向新农村示范带建设重点村屯,各级财政将“三带百村工程”重点项目建设纳入年初财政预算,充分发挥财政资金“四两拨千斤”的作用。通过项目补贴、贷款贴息、保费补贴等方式,引导和带动金融资本投入到建设项目中,保证高标准、高效率建设。各地在广大群众自愿接受的前提下,发挥农民主体作用,用足用活“一事一议”政策,发动农民广泛自筹资金,引导农民依靠自己的聪明才智和辛勤劳动建设美好家园。在采取整合涉农项目、政府财政投入、引进社会资本、鼓励农民参与的方式解决资金难题过程中,政府、农民、社会投资各占1/3。
一项项目标的推进落实,一条条政策的助力发展,一次次掷地有声的重要决策,几年的时间匆匆过去,“三带百村”工程未负重望,在市领导的精心谋划和全市上下的不懈努力,换来了一连串惊喜的成绩。回首来处,有知难而上的开拓进取,也有静水深流的长远构建,但无论如何,勤劳的黑河人民始终坚信“三带百村工程”让黑河的未来会更加美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