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北网黑河6月8日讯 市第二届优秀科技工作者、省农业科学院黑河分院大豆一室主任闫洪睿1988年从东北农业大学毕业来到黑河。27年过去了,再次放眼辽阔的黑土地,当他看到他用近三十年时间,精心培育出的黑河号大豆扬帆远航时,他的脸上露出了欣慰的笑容……
闫洪睿常说的一句话就是:“我就是一名普通的农业科技工作者,吃苦耐劳、潜心钻研是我的工作职责,我想用我的感情和知识,为我热爱的这片土地培育出优良的大豆新品种,为农民增产增收献出一份力。”
他是这样说的,也是这样做的。大豆育种工作繁重而艰巨,闫洪睿没有节假日,无畏刮风下雨,一年近三分之二的时间,他的身影都是穿梭在大豆育种试验田里。大豆做杂交时,连续20余天,每天早晨3-4点闫洪睿就要起床,冒着露水及蚊子叮咬到田间完成大豆育种关键的第一关。秋天收获之时,由于大豆材料繁多,经常要干到晚上7、8点钟。这么多年,闫洪睿从没喊过苦,所有的汗水洒在了肥沃的泥土里、大豆的绿叶上。
作为闫洪睿全身心投入的事业,近年来,闫洪睿撰写科技论文70余篇,承担国家及省级各类研究课题20余项,获得黑龙江省省长特别奖、省科学技术进步奖、省农业科学技术进步奖、黑河市科学技术进步奖40余项。主持、共同主持、参与育成了黑河号大豆品种35个,并在黑龙江省北部、内蒙等地广泛应用,不仅解决了这两地大豆生产的需要,而且还大量调往我省南部和吉林、辽宁、内蒙、新疆等地,在迟播救灾和复种中起了不可替代的作用。
据不完全统计,省内外每年累计推广黑河号大豆新品种1500万亩左右,增产大豆1.8亿公斤左右,增收8.2亿元左右,取得了显著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他个人还是国务院及黑龙江省政府特殊津贴获得者,并担任中国农业科学院研究生院推广硕士研究生指导教师、中国原子能农学会第八届理事会理事,省作物学会第六届理事会理事、原子能农学会第六届理事会副理事长。作为黑河号大豆培育与高产栽培工作的带头人,闫洪睿严谨务实,他带领育种团队深入到我省北部农场连队、各市县、乡镇村屯等地对黑河号大豆新品种进行示范转化,为农民答疑解惑。据统计,每年闫洪睿和他的育种团队直接培训科技骨干50余人,培训农民500余人,发放科技资料6000余份,取得了十分显著的成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