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北网黑河6月2日讯 逊克县新鄂乡坚持加快推进种植业结构调整,推动土地规模化经营,不断完善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大力推动食用菌产业发展,着力提高农业生产的规模化、产业化水平,实现了粮食增产,农民增收。
加快推进种植业结构调整。新鄂乡地处偏远靠近山区,多年主栽作物一直以大豆为主,面对大豆价格的波动,新鄂乡决定向调整种植结构要效益,确立了扩大玉米种植面积、调优大豆品种、增加经济作物的总体思路,引导农民扩大玉米种植面积,积极探索水稻种植途径。2014年,全乡玉米种植面积达825公顷,产量达到了1.031万吨。2015年,该乡着力扩大玉米种植面积,在2014年的基础上,增加玉米种植面积800公顷。
继续推动土地规模化经营。农村劳动力资源丰富,但被束缚在有限的土地上,增收空间不大。通过土地流转的方式把农民从土地上解放出来,既使富余劳动力得以解脱土地的束缚,解除外出务工的后顾之忧,又改变了以往单打独种、一家一户分散经营的模式,促进规模化经营。该乡通过强化服务、示范带动等多种形式,推动土地向种粮大户、农民专业合作社等流转。2015年新鄂村成立农业种植合作社,社员股东以责任田、农业机械等形式出资入股,并按照“自主经营、独立核算、自负盈亏、民主管理”的原则,制定了章程和各项规章制度,58户村民带地入股,296公顷土地将实现连片种植。全乡以新鄂村合作社模式进行发展,使租种连片土地实现规模化、机械化、科学化种植,2015年流转面积600余公顷。大力推动食用菌产业发展。新鄂乡林木资源丰富,地理气候条件适宜,很早便有用段木栽培黑木耳的历史,当地的群众具备一定的黑木耳栽培常识。2014年,新鄂乡经过积极争取,获得省民委专项扶持政策,建造长40米、宽8米的吊袋木耳大棚13栋,可种植挂袋木耳39万袋,不仅解决了乡农村剩余劳动力的问题,还使其成为新的经济增长点。2015年,继续扩大吊袋木耳种植规模,新建吊袋木耳大棚33幢,种植吊袋木耳100万袋。积极推动新鄂木耳合作社与北纬49°公司合作经营,完成木耳深加工基地建设,完成品牌商标注册,完成质量认证。通过产业化发展,吸收带动更多的农户致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