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北网黑河5月23日讯 不论时代发生多大变化,不论生活格局发生多大变化,我们都要重视家庭建设,注重家庭、注重家教、注重家风。”习近平总书记的讲话,使得“家风家教”成为热议话题。
家教、家风也许是社会“最小”的文化,是社会文化的基因,至少要包含这几个层次。
首先,应从家庭层面着力培养公民的健康素养。国人的健康素养近年来有所提高,但总体来说还是很低的!人们太不注意预防的作用了,而且也不知道如何养成健康的生活方式和培养健康的生活习惯。
在家庭里,如果当家的对健康素养的培养“不屑一顾”,那么影响的是一个家庭的“文化”,家庭成员的眼光将局限于“我有没有病”,而不是“我会不会生病”!一旦得病,就可能会产生不正确的“治疗观”——寄希望于医生,总认为医生是万能的。如此就医,不但浪费大量的资源,也造成了医患的不和谐。
其次,要重视家庭社会核心价值观的培育。在网络搜索“家教”,结果几乎都是教人如何在智力教育上融入竞争激烈的社会,虎爸虎妈们的教育就是缩影,却很少有家训、家风之类的家庭道德教育。甚至有的家长会将一些“丑恶”的价值观肆无忌惮地在孩子们面前流露与渲染,在家庭教育中根本就没有真善美的判断标准。纵使孩子染上了社会的不良之气,作为家长,既无从、无法甄别,也无从、无法教育。
形成这个核心价值观需要漫长岁月的沉积,非一两句口号就可以形成。作为家庭,至少我们也要教育孩子们“既要扫好自家门前雪,也要关心别人瓦上霜”,建立“我为人人,人人为我”的社会人际关系。
再次,现在很多年轻父母基于自己儿时成长的经历,认为中国传统教育存在压抑个性的因素。于是在教育孩子时,十分强调张扬个性、保护天性,并把这种理念具化为对规则的轻视、藐视甚至逆反——凡祖辈的都是保守的,凡事都得创新。凡事过犹不及,只能适得其反。殊不知,就算是个性的张扬,也不能脱离对社会、对他人的顾忌。
不要认为中国的传统家教文化“过时”了!西方一样坚持自己的传统,同时也在研究中国的传统。在国外,规则教育严厉得超乎想象。在荷兰的幼儿园,如果一个小朋友不服从团队安排,不遵守公共场合的基本礼数,在被教育几次后仍旧不改的,老师绝不会容忍。这不就很像我们常常在历史书中所读到的“某某家风”、“某某家训”吗?
总之,幸福家庭总是相似的,总是离不开良好的家教与家风,切忌把任性当做个性,也不要把宠爱变成溺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