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北网黑河5月12日讯 那晚,焰火绚烂;那晚,边城缤纷。
5月9日,大型“彩色礼花弹”直冲夜空,惊天动地的“雷声”顿时响彻黑龙江两岸,21时,中俄共庆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焰火晚会在黑龙江上激情上演。然而,在饱览这场光彩夺目的视觉盛宴时,您能体会燃放前期准备工作的紧张吗?您听说过焰火的品种吗?您知道吗,在这美丽焰火的背后,凝聚着大型焰火燃放作业人员多少辛勤的汗水?9日清晨,记者早早出动,为市民打探视觉盛宴背后的故事。
一
在现场随处走走,看到黑龙江盛景焰火燃放有限公司的职工在不停地忙碌着,忙着放置并固定各种烟花、礼花弹。据介绍,此次焰火晚会燃放的烟花有60多种,其中有800多枚礼花弹。为了保证燃放顺利,从7日上午,该公司9位技术人员进入燃放泊船布置烟花礼花,直到9日中午,才全部摆放并固定到位。
在燃放泊船上,记者见到了该公司负责此次燃放的总指挥刁志英、总工程师曲洋,他们正指导技工师傅们往“炮筒”(礼花发射管)装礼花弹。这些“炮筒”和平时见到的礼仪公司斜射的礼花炮筒不一样,都竖着放置,垂直对天放射。船面上有一二百个“炮筒”,操作员朱锴、薛英杰从箱子里取礼花弹时都小心翼翼,他们一手托着礼花弹,一手扶着长长的引线……往“炮筒”里放礼花弹时,他们拿着引线,轻轻地。曲洋说,燃放的礼花弹大小不一,燃放的时间长短也不等;从升空高度上讲,礼花弹又分高空、低空等类型,高空礼花弹可达250米至300米。此次燃放的均为直径约8厘米的高空礼花弹。
二
刁志英、曲洋和他们的团队,对黑河并不陌生,2010年至今,黑河十余次的礼花燃放任务都是由他们团队完成的。刁志英笑谈,这五六年来,每逢春节、元宵节等重大节日我们都与黑河人民共同度过。在笑谈中,能看出他们对黑河的熟识度,也能看出一丝他们节日期间远离家人的隐痛。
作为大型焰火燃放作业人员是十分艰苦的,每逢节假日都远离家乡、远离亲人是一种无名的痛,从业六七年来,没有一个春节、元宵节是与家人一起过的。“为了让大家在节日期间看到美丽的焰火,感受到节日的气氛,我们付出多少都是值得的。”刁志英说,团队家属们对他们的工作很理解,对此没有丝毫怨言,这让他们感觉一丝亏欠。他们的工作环境也是极为恶劣的,为获得最安全、最佳燃放效果,通常的燃放地点都选在远离人群的空旷地区,冬季在冰面上、夏季在水面泊船上。
冬季东北的冰面温度有零下四五十度。“炮筒”都是玻璃钢的,用手摸上只有钻心的凉、刺骨的痛。固定“炮筒”需要铁丝相连,如果戴厚手套会降低安全系数,戴薄手套和没带一样,索性大家都光手操作。尤其是连接电线时,需要操作员徒手完成,才能确保百分之百无误,以致于操作员的手时常会被冻裂。夏季的热更让人无法忍受,夏季泊船铁板在阳光的直射下,温度能烤熟鸡蛋,操作员在泊船上操作数分钟就会汗流浃背,甚至脱水。操作时都是蹲着的,不小心脚掌、屁股会烫起泡。衣服仅一次就会在汗浸、阳光暴晒下褪色。
为了安全,从安装开始到燃放结束,部分人员要在现场守候,馒头、咸菜或盒饭、方便面就是大家标配的饭菜,极寒、炎热一直伴随左右,同时还有危险。曲洋说,最危险的工作是运输火药,需要专用的车辆运输,通常都是晚间运输,市公安局刘志斌支队长每次都会亲自押运,这让他们减轻了很大的负担。谢谢公安、消防等部门的支持和配合。一次焰火盛宴有时仅是几分钟的时间,但需要礼花电脑编程人员花费几天时间进行编程,总技工师李继福就是个电脑编程高手。近年来,黑河十几场的视觉盛宴的礼花燃放编程都出自他的手。李继福说,2010年随团队来到黑河正逢黑河举办中俄文化大集,主会场上摆放的有熊猫、棕熊象征中俄友谊的牌匾,就是由他设计完成的。此次来黑河在世纪广场又看到了他设计的象征中俄友谊的熊猫、棕熊,感觉很自豪。
三
21时,随着一声声礼炮在高空中飓响,焰火晚会的序幕由此揭开。各色礼花、变色礼花绽放于夜空中,“金丝银雨”一条条彩色光带放射出灿烂的光芒;“垂柳蝉鸣”“柳树成林”以鲜花铺路,引我们到柳林中去漫步,到椰林之中倾听“鸟语花香”“百花怒放”于高空中营造出层出不穷的画面,也描绘出一幅美丽的南国风光;“红花绿柳林”“奇花异彩”“芳草连天”“绿染翠竹”又把我们带到了欢乐园中,让我们感受到百花争奇斗艳、美轮美奂的意境;“银尾礼炮”伴随着炸响于天空中一条条蛟龙腾空而起,“飞龙金甲”带给中俄友谊的美好祝愿,盘旋在夜空之中;多色礼花弹也在逐渐升空;“火树银花”姹紫嫣红,五彩缤纷,各色菊花也在竞相开放,“红波”“绿波”交相辉映;“绣花雷”翻滚着腾空而起,在花丛中爆响,在天际间“霞光万道”照耀着黑龙江的夜空,给我们描绘出一幅波澜壮阔的美好前景!绚烂的礼花,令无数市民欢呼雀跃。请不要忘记,为了这一刻,一些人曾经默默地坚守着。

技工在燃放泊船上布置烟花礼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