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北网黑河5月12日讯 5厘钱,他赚过,20万,他赔过,从22岁到49岁,无论成功与失败,他都无法放弃追逐财富的梦想。
他就是嫩江县嫩江镇团结村农民刘长勤。
粉碎一斤豆饼赚5厘钱
1988年,22岁的刘长勤成亲了。婚后,刘长勤面临选择,是安于现状,还是追逐梦想?
当时,县里有位“王能人”,往南方发豆饼,需求量非常大。
刘长勤的岳父收豆饼,他送豆饼,天长日久,发现商机,豆饼发运,需要粉碎,能不能买个粉碎机,自己加工?
“王能人”支持他,先期投入30万,很快,加工厂开工,这个行业薄利,他又让利经营,粉碎一斤豆饼,才赚5厘钱。
人们常说,薄利多销,虽然粉碎一车皮豆饼,才赚1000元,一年上百个车皮,赚10万元,23岁就成了10万元户。
由于竞争激烈,有些加工厂掺假,他一直恪守道德底线,宁肯赔钱,绝不制假售假。
种地10年赚多赔少
1998年,刘长勤与人合作,承包耕地200公顷,一种就是10年,种地是他的老本行。
然而,当地农业还是靠天吃饭,靠地打粮,两次洪灾过后,他本钱都没收回来,元气大伤。有人建议,算了吧,年景不好,越种越赔。就此打住,还少赔点。
就此放弃,还是坚持?他认为,人生哪有一帆风顺,遇到挫折,就放弃,可能一事无成。
他和伙伴贷款,从头再来,果然,接连几年,喜获丰收,每年纯利润几十万。
千头猪场最多一头猪赔300元
2012年,他投入300万,创建千头猪场,饲料加工车间,引进美系品种和丹麦品种,本想大干一场。孰料,猪场建成不久,猪肉价格一路下跌,毛猪最低跌到5.5元一斤,成本每斤则6.5元,一头300斤肥猪,赔300元。猪场开门一天,就往里扔钱,眼看20万元打了水漂。
一些养猪户挺不住,纷纷杀猪卖肉。有人劝他,关闭猪场,别干赔本买卖,他认为,猪肉价格有高有低,低迷期一过,价格就会回升,所有的损失都会补回来。
果不其然,过去几个月,毛猪价格开始回升,一头生猪,可赚100元,年底盈利有望。
种植食用菌一场风灾损失20万
去年春,一位朋友求他出车,去逊克取经,种植挂袋木耳,一番考察,他发现,开发食用菌,前景可观。回来后,在自家1个温室,2个大棚,种植挂袋木耳1.5万袋。
没多久,遭遇狂风,几个大棚突然倒塌,上万个木耳菌袋被挤压,由于气温回升,菌袋长了绿毛,全部报废。
望着一地“废墟”,农工唉声叹气。他说,别泄气,我就不信,干不成。
他赴九三农场拜师,师傅赶到,建议他菌袋“回炉”,改种滑子蘑。该蘑不仅味道鲜美,营养丰富,核酸对保持人体的精力和脑力大有益处,并且还有抑制肿瘤的作用。
他借了5万元,改种滑子蘑,挂袋之初,菌袋毫无动静,他备受煎熬,难道失败了吗?为取到真经,他赴大连等8地拜师。
去年入秋,仿佛一夜之间,滑子蘑破“土”而出,长得密密麻麻,10万袋,每袋可产1~2斤。鲜蘑每斤批发价7~8元钱,收入可观。干蘑高达30元1斤,腌制加工后,可出口日本。
经过多年打拼,他早已成了百万富翁,目前,固定资产超500万元。
一人富不算富
刘长勤说,开发菌类,有账可算。原料来自清林废料和锯末,成本低廉。一平方米,纯利润达70元。最主要的是,开发食用菌,可安排农村闲余劳动力。去春以来,他的菌场一直很忙,最多雇工50~60人,均是农民,一年付出工资20多万元。目前,农村土地流转,大量劳动力闲置,他想带动更多的人,种植菌类。给他们提供技术和菌袋,并且包销。
现在,除滑子蘑外,他试种成功平菇和猴头,还要试种灵芝和双孢菇,后者价格昂贵,原材料取之于牛粪和秸秆,利润空间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