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北网黑河5月7日讯 见到王立波时,他正在牛舍中焊着铁栏杆。王立波这里存栏西门塔尔牛近百头,这刚是开始,他计划年出栏500头。王立波的双星肉牛养殖场建于去年秋天,目前已经投入了300多万元。王立波只是赵光镇众多养殖大户中的一个。据赵光镇政府畜牧中心主任赫泉凌介绍,目前,赵光镇有各类养殖大户106户,规模养殖场9个。大户的发展产生了“蝴蝶效应”,搅热了赵光镇的养殖经济。2014年全镇畜牧业收入1.1亿元,目前全镇奶牛存栏996头,黄牛存栏660头,生猪存栏7500头,羊存栏9600只,禽存栏55000只。
赵光镇水草资源丰富,发展养殖业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但长期以来,群众养殖观念陈旧,饲养技术落后,严重影响着畜牧业的健康、快速发展。赵光镇党委、政府在深入调研的基础上,确立了“规模养殖、富民强镇”的发展战略,按照因地制宜、分类指导的原则,明确把发展以养牛业为主的畜牧业作为全镇的一项主导产业。为了增强广大群众的养殖信心,他们多次召开座谈会,邀请规模养殖场、养殖大户、畜牧专业技术人员,为广大群众分析养殖业形势,算账对比,坚定群众发展畜牧业的信心。
良好的饲养方式,科学的管理,是提高品质、增加效益的关键。赵光镇下大力气引进新技术,推广新品种,提高科技对畜牧业发展的贡献率。他们先后组织全镇养殖大户,到望奎、兰西等畜牧养殖基础较好的养殖场参观学习规模养殖经验。邀请东北农业大学、北安市畜牧局畜牧专家到镇村为养殖户讲授养殖技术。2014年,共举办各级各类养殖培训班4期,培训养殖场和养殖大户150余人次。几年来,全镇引进肉牛西门塔尔基础母牛155头,波尔山羊、小尾寒羊等优质肉羊1500只,长白、杜洛克等优质种公猪117头。他们还狠抓防疫,落实基层防疫员考核机制,强化责任监督,定期对全镇14名防疫员进行培训和考核。按照“集中免疫全覆盖,日常补免保常态”的原则,及时构筑有效的动物免疫屏障,确保了内疫不发生,外疫不传入。几年来,赵光镇党委、政府出台各种措施,积极扶持和培育本地养殖大户,使之成规模,上档次。在落实好北安市委、市政府的各项畜牧业扶持政策的基础上,镇政府在土地、资金、技术等方面为广大养殖户提供支持和帮助。先后帮助4家奶牛、肉牛、生猪和蛋鸡养殖户协调养殖用地3.7万平方米,贷款60多万元,扩建标准化畜舍4554平方米,争取标准化畜舍补贴51.08万元。积极扶持中介组织、合作社发展。按照市场化原则规范和发展各类专业协会和组织,积极推进各类畜禽养殖专业合作社建设。在协会组建、项目争取方面等给予大力支持和帮助。通过几年的努力,先后培育出了年出栏生猪超千头的前进升泰养猪专业合作社和东丰福旺养猪专业合作社,年出栏超千只的北河肉羊养殖专业合作社。大力招引养殖大户。积极通过各种渠道引进外地养殖大户来赵光投资建厂。先后引进年存栏4.5万只蛋鸡的东丰禽蛋养殖场和占地20000平方米,建筑面积2300平方米、年出栏1000头肉牛的双星肉牛养殖场。全镇养殖大户已由2010年的36户增加至2014年的106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