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北网黑河5月4日讯 每天天一亮,北安市城郊乡向前村菜农李忠全一家便忙着采摘小菜,准备上市。他家种菜几十年,面积逐步扩大,种植的品种发展到15个,腰包渐渐地“鼓”起来。
据了解,像李忠全家这样靠种植蔬菜发家致富的农户,在北安市城郊乡有1700多户。通过政府宣传引导推动、政策扶持驱动、科技示范带动等措施,蔬菜产业已发展成为带动城郊乡农业增效、农民增收的主导产业。2014年,全乡蔬菜种植面积达1.1万亩,蔬菜总产量达到2900万公斤,总产值达3262万元,农民年人均从蔬菜生产中获得收入2000元。
抓谋划引导 转观念
城郊乡是北安市近郊乡,这个乡农民多半沿袭传统种植模式,没有形成主导产业,农民收入徘徊不前。为改变这一现状,城郊乡党委、政府立足区位优势和市场需求,提出“围绕城里餐桌搞生产,突出发展围城蔬菜产业”工作思路,将发展蔬菜产业纳入全乡经济发展规划进行重点推进。成立了由乡主要领导、农技人员、村屯干部为主的蔬菜生产领导小组,抓资金筹措、抓技术服务、抓物资供应、抓市场营销,从组织领导上保证了各项工作有序健康发展。乡村干部深入种植户家中、生产基地宣传蔬菜市场供应、价格和质量安全以及国家相关扶持政策,帮助农民理思路、定计划、算收入。同时,组织乡村干部、蔬菜种植大户、种植能手到外地学习考察,拓宽干部群众视野,并组织蔬菜种植大户、种植能手到村屯、农户家中现身说法、宣讲交流,增强群众发展蔬菜产业的信心。
抓扶持投入 强基础
为促进蔬菜产业快发展,城郊乡党委、政府针对蔬菜生产基地供水、供电、道路建设等方面薄弱环节,加大了政策扶持和资金投入力度。制定了《城郊乡发展棚室生产扶持政策》,对建设钢架大棚的蔬菜种植户每平方米给予15元的补助,仅此一项,乡政府投入补助资金300余万元;对资金困难的每户每栋大棚协调贷款5000元;投资462万元,建成2800平方米恒温冷藏库1座,每年储菜1300吨;投入35万元在向阳蔬菜基地修建循环路730米,停车场832平方米,投入30万元在新华果蔬基地建设采摘观光道路480米,停车场550平方米,为加快发展蔬菜产业夯实基础。
抓示范基地 扩规模
城郊乡按照“突出特色、统一规划、区域布局”原则,培育种植大户,建设各具特色的生产基地,示范带动蔬菜产业迅速发展,全乡发展蔬菜生产基地3个。在向阳屯建设无公害棚室蔬菜生产基地,已发展大棚800多栋,温室150多栋,带动120户农民从事棚室生产,年收入1000余万元。在新华村建设绿色果蔬生产基地,建设大棚100栋,温室3栋,生产葡萄、花卉及棚室蔬菜等十余个果蔬品种,形成集采摘、观光、休闲、批发为一体的多元产业格局,已成为我市多种经营示范区。在工农村、向前村建设陆地蔬菜生产基地,发展夏菜生产7000余亩,年产夏菜1.7万吨。工农恒温冷藏库每年储藏马铃薯800吨,大白菜300吨,萝卜50吨,胡萝卜120吨,毛葱20吨,带动1500亩秋菜种植,冬季全部上市。如今,全乡呈现出一村一品、各具特色的规模化经营新格局。
抓品种调整 注活力
城郊乡坚持以市场为导向,突出数量和质量并重,积极引进名、优、新、特品种,推进栽培品种升级换代,全乡蔬菜种植种类达到六大类50多个品种。与东北农大园艺所建立了合作关系,每年都实施蔬菜科技成果转化项目,聘请东北农大教授举办培训班,开展蔬菜品种、新技术应用、田间管理、病虫害防治等技术讲座,示范推广了无公害蔬菜生产新技术、新成果。邀请北安市推广中心专家深入生产现场答疑解惑,乡科技人员驻点服务,不仅提高了蔬菜生产的科技含量和菜农经济收入,也培养和造就了一批经验丰富、科技素质较高的生产能手,取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目前,全乡农民技术骨干达48人,专业技术人才达17人;建成无公害蔬菜标准化示范基地两个,无公害蔬菜生产品种达32个,有13种蔬菜取得省和农业部农产品质量中心绿色食品生产基地认定及产品认证。同时,城郊乡积极构建“公司+基地+农户”、“合作社+基地+农户”等农业产业化发展模式,扶持蔬菜生产、销售和加工龙头企业发展壮大,延长产业链条,提升蔬菜产业化水平和产品市场的竞争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