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北网黑河4月24日讯 “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阅读是一个历久弥新、动人心弦的主题,它加惠于人们的不仅是知识的增加,更在于精神的感化和性情的陶冶。“世界读书日”前夕,记者走进图书馆,走进普希金书店,走上街头,对话黑河普通民众:你读书吗?
传承文明努力营造书香社会
一个民族的精神境界,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全民族的阅读水平;一个社会到底是向上提升还是向下沉沦,就看阅读能植根多深。“提供更多优秀文艺作品,倡导全民阅读,建设书香社会。”继党的十八大和2014年政府工作报告提出“倡导全民阅读”之后,李克强总理在2015年政府工作报告中首次提出“建设书香社会”,这不仅把“倡导全民阅读”提上了一个新高度,更为全面深化改革时期的政治、经济、社会发展增添了文化底蕴。
书籍和阅读是人类文明传承的主要载体,“全民阅读”上升为国家战略是社会进步、文明程度提高的重要标志。阅读可以励志、养性、立德,阅读能提高品位、更新知识。倡导全民阅读,是提升民族素质的重要途径。读书活动是市民最经常的文化行为,读书可以影响市民的日常生活,可以进入每一个家庭,倡导全民阅读,也是实现公民文化权利的重要保障。文化是一种重要的社会精神力量,对社会的发展具有深刻的影响。把阅读作为一种生活方式,把它与工作方式相结合,不仅会增加发展的创新力量,而且会增强社会的道德力量,全民阅读将为建设和谐社会、实现中华民族的复兴提供强大的精神动力、智力支持和思想保证。
阅读实情书与我们的距离有多远
2014国民阅读调查数据显示:2013年我国成年国民人均纸质图书阅读量为4.77本,远低于韩国的11本,法国的20本,日本的40本,以色列的64本;人均每天读书13.43分钟。2012年,我国共出版图书41.4万种,全国图书总印数为79.3亿册,图书出版品种和总印数位居世界第一,但是户均消费图书只有1.75本。
4月18日,上午10时,黑河图书馆一楼130多个座位稀疏坐着20多位市民。记者观察,老年人以读报为主,五、六位青年人是借助图书馆安静的氛围学习备考,中年读者寥寥。据图书馆工作人员介绍,该馆拥有藏书8万余册,共办理图书借阅证4000个,按黑河市区17万人口计算,平均42.5人拥有一个借阅证。
“哪有时间读书啊?”在机关工作的张女士不好意思地说,“好长时间没读书了。每天上班忙工作,下班忙家务、忙陪孩子上兴趣班,有点时间就是用手机看看新闻、浏览博客。”
对于在快餐店打工的张丽来说,没有时间是一个原因,“主要是没心情”,“阅读需要静下心来慢慢享受,我们早8时上班晚7时下班,一天累得腰酸背痛,哪还有读书的闲情逸致?”
生活的压力,让读书慢慢淡出了很多人的精神生活领域。“我闲暇就爱打网络游戏,打游戏对我来说是一种解压的好途径。”80后白领王晓楠在银行工作,每天神经绷得很紧,回家就想放松。
“阅读可以丰富人的精神世界,增强精神力量。”练心宏是黑河图书馆常客,他最爱看商业类和传记类书籍,“以前我出差最爱去的就是书店买书,现在都是来图书馆借。你看看现在书店那些书,看上去琳琅满目,包装豪华,内容却东拼西凑,价格在上升,内涵在降低,值得读的好书实在太少。”
“都网络时代了,谁还看纸质书啊?”90后赵宇泽说,看书还得往图书馆跑,网上想看啥书就有啥书,方便。受访市民更多的表示,阅读纸质书籍享受的是那种感觉,“捧着书一页一页地翻,闻着墨香,看着铅字跳动,整个世界都是安静的。”
全民阅读不应该只是愿景
如果说“建设书香社会”是方向,那么“倡导全民阅读”就是路径。早在2006年,中宣部等11部门就联合倡议开展全民阅读活动。然而,十年过去了,仍有一半以上的受访者直言自己的阅读量较少。倡导全民阅读,建设书香社会,需要全社会共同努力。
“加强图书馆建设、支持实体书店,让人们有更多的读书机会,让人们走出家门,处处有书读,读书的氛围才会更浓。”图书馆工作人员王培华如是说。
4月17日,爱辉区举办了“阅读助力人生”诵读比赛,区委宣传部干部张涛认为,建设书香社会,就要开展更多范围更广的读书活动,让人们在读书活动中去慢慢体会,养成读书的好习惯。在建设书香社会的初期,特别需要具体的读书活动来引导人们投入到阅读习惯养成中来,让读书成为人们生活的一部分。
庞颖经常带着儿子和女儿到图书馆看书,她认为,让校园充满书香气息,是让社会充满书香气息的基础,学校和家长应该寻求多种方式激发孩子阅读的兴趣,引导他们读书。同时自己也应该做好榜样,营造家庭的书香气,只有家庭的书香气,才可能熏陶出孩子的书卷气。
好的阅读习惯是书能读下去的基础。71岁的高方杰老人每天必到图书馆,读报、抄书、写心得,风雨无阻,十余年累计剪报百本,撰写心得350篇,抄录笔记近300万字。老人说,培养好的阅读习惯,一要坚持,每天安排出雷打不动的阅读时间。还要一边读一边思考,阅读时伴随着积极的思维活动才会有良好的阅读效果。
省交通学院退休的于家胜老人建议,阅读时要善用工具查询,通过及时求解,可以让我们掌握更多更全面的知识。
一位使用放大镜读报的老人引起了记者的注意。83岁的王若先老人耳聋眼花,却坚持来图书馆读报,他不仅读,还要抄写,“阅读能让人开阔视野、增长知识、陶冶情操、感受快乐,‘不动笔墨不读书’,随时圈点重要知识点,记下自己的想法,也是培养阅读习惯的好方法。”读书是一个民族汲取精神给养的源泉,“全民阅读”,我们期待全社会充满书香气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