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黑河时政 社会新闻 行业动态 文体新闻 边境旅贸 民生新闻 全市各地 俄罗斯信息 阅读俄罗斯
时空黑河 生态黑河 新闻纵深 新闻专题 黑河概览 国内要闻 国际热点 评 论 服 务 媒体看黑河
·阿联酋对中国公民开放落地签证  ·过期药品往哪扔?  ·三招防范出境游信用卡遭盗刷  ·今年9月1日起这些新规为你我解忧  ·国管公积金最新提取流程  ·不动产登记,你都知道哪些内容?  ·“微信旅游”需谨慎  ·警惕朋友圈这6个“坑”  ·家用液化气瓶有“三忌”  ·国家质检总局:几乎所有进口食品均有不符合我国标准情况 
  您当前的位置 :黑河新闻网 > 黑河时政 正文
爱辉区谱写民族团结和谐发展新篇章
http://heihe.dbw.cn   2015-04-15 09:04:46
黑河日报手机报 权威的视角 丰富的内容
周一至周五 每天以彩信形式发送
订阅方式:移动用户编辑短信HHRB发送到10658333,根据提示回复Y即可。

  东北网黑河4月15日讯 爱辉区总人口19.2万,其中少数民族人口1.93万,有满、达斡尔、鄂伦春、俄罗斯等25个少数民族,3个民族乡,24个民族村。多年来,这个区按照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主题,团结带领各族人民积极推进兴边富民强区,形成了各族人民和睦相处、和衷共济,共享改革发展成果、共建富裕和谐家园的良好局面。2005年、2009年、2014年三次被国务院授予“全国民族团结进步模范集体”称号。

  创新“三个优先”原则

  构建民族工作新格局

  爱辉区紧扣各族群众特别是少数民族群众利益关切,提出优先落实民族政策、优先培养民族人才、优先完善基础设施的“三个优先”原则,把民族工作抓在手上、做到心里。

  深入研究对接国家和省扶持人口较少民族发展规划、兴边富民行动十二五规划,谋划了爱辉区少数民族事业发展十二五规划等6个规划,把民族乡村发展全部纳入各部门重点工作。制定36条普惠性政策,让更多少数民族群众享受政策的红利。健全有利于民族人才干部脱颖而出的选用机制,制定和实施了民族地区人才发展专项规划。五年来,37名民族干部走上领导岗位;3个民族乡中民族干部比例达30%以上;全区副科级以上民族干部77名,占干部总数的13%。对民族乡村基础设施项目,优先立项,重点投入,坚持把基础设施与民族元素、符号、景观同步设计,统一打造,形成各具特色的民俗景观带。目前,全区民族乡村道路通畅率、通邮、通信和安全饮水入户率均达100%,客运交通站点全覆盖。新生乡被评为“中国十大最具影响力特色名镇”,新生村入选首批“中国少数民族特色村寨”,1个民族村晋升为省五星级新农村、3个晋升为省四星级新农村。

  发展经济促增收

  为少数民族群众谋福祉

  依托资源禀赋、区位条件、特色文化,爱辉区通过政策扶持和引导发育产业、促进增收,2014年民族乡村人均纯收入达10890元,增速连续五年超过全区平均水平。

  以现代技术、现代装备和现代经营理念改造少数民族地区农业,3个民族乡、24个民族村注册各类合作组织50个,占全区的23%。筹资2700万元,出台扶持政策10余项,在2个少数民族村组建现代农机专业合作社,外三道沟村实现整村“带地入社”。坤河达斡尔族满族乡开展垦地合作,60%耕地由农垦经营,全乡一半农民转移就业。支持民族乡村发展“一乡一业、一村一品”特色产业,因地制宜建设特色产业乡村。新生鄂伦春族乡依托水草资源和独特狩猎文化,发展鄂伦春马、野猪等特色养殖,成功申报国家级鄂伦春猎马种群遗传资源保护项目;四嘉子满族乡发挥近郊优势,建设现代农业观光园区,发展绿色蔬菜种植;小新屯俄罗斯族村组建药材种植合作社,北药种植示范园区3000亩,被誉为“北药之乡”;坤河达斡尔族满族乡建成鲟鳇鱼养殖基地和挂袋木耳种植基地。新生鄂伦春族乡打造3A级旅游景区,(下转第四版)

  (上接第一版)新建原始部落体验区,成立旅游公司和手工艺品厂,2013年鄂伦春莫日根国际狩猎场项目落户新生鄂伦春族乡,“北方狩猎第一乡”品牌进一步树立。将瑷珲古城与2个满族、2个达斡尔族、1个俄罗斯族等民族村的特色景观、达满文化和旅游要素结合,构建黑龙江右岸民族特色旅游观光带,民俗游成为重要的富民产业。

  办实民生实事

  传承民族文化筑美好家园

  紧扣少数民族群众所需,全力办好民生实事。加快发展民族教育,投入2582万元,新建和改扩建3所民族学校,教学面积、办学条件均高于普通学校,全部通过国家普九验收和两级国检验收,民族学校初、高中升学率达95%以上。改善医疗条件,投入402万元新建和改扩建3个民族乡卫生院,医疗环境和技术水平大幅提升,基本实现小病不出乡。提高社会保障水平,对少数民族群众低收入保障、医疗救助实施政策倾斜,鄂伦春族群众新农合费用全部由政府代缴,大病救助标准达到每人每年3万元。对少数民族“五保户”和困难老人集中供养。注重非物质文化传承,申报国家和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7个、文化遗产传承人8人。建成爱辉民族文化传承教育基地,改造鄂伦春岭上人博物馆,被评为全国民族团结进步教育基地和全省爱国主义教育基地。通过特色文化活动传播少数民族优秀文化,举办黑龙江省首届鄂伦春族古伦木沓节、瑷珲历史文化论坛、纪念达斡尔族南迁360周年“库木勒节”系列活动,爱辉区被列为黑龙江庆祝鄂伦春族下山定居60周年主会场。与俄阿州腾达区、雅库茨克市古宾区建立了鄂伦春族、达斡尔族交流互访机制,加强了一江两岸、同一民族的血脉联系。

 
作者: 来源:黑河日报 编辑:安静
黑河时政 更多>>
相关新闻
·人 物 春 秋:鄂伦春族说唱能手故事家李水花
·莫斯科:美轮美奂的喷泉让人流连忘返
·市委统战部 维护民族团结 促进宗教和谐
·五市扶持少数民族村发展棚室经济
点击排行  
黑河时政 更多>>
影音黑河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