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明是什么?在辽宁沈阳,无数普通市民,在生活中的每一天给出答案。
——2014年12月19日,一位网友在微博上晒出一幕:沈阳黄河北大街,老人王福顺被电动车撞倒后,吃力地站起来,对手足无措的撞人者说:“孩子,没事。我有医保,你赶紧去上班吧!”
——皇姑区“诚沐池”大众澡堂开业当天,市民排长龙购买联票。之前,店主老安经营才一年的澡堂拆迁,他守在废墟上3天,退还顾客联票款近4万元。
——开网店的市民赵大哥发现银行卡多出1万多元,到银行查找,查到一个流水账号,到派出所报警,没找到汇款人。最后通过网络找到了错误操作的远在杭州的钱女士,完璧归赵。
2015年2月28日,这样一座城市举起了“全国文明城市”奖牌,进入了全国文明城市行列。比奖牌更宝贵的,是沈阳人的精气神儿,是沈阳人那种憨憨的、暖暖的人情味儿。这永不衰竭的暖流,这和煦的春风,给新一轮振兴中的沈阳,注入强大的精神力量。
建精神家园,让市民生活更有精气神
2011年,正在全力筹备十二届全运会的沈阳提出要创建国家文明城市。“目的就是让群众过上更好的生活。”辽宁省委常委、沈阳市委书记曾维说。从推动经济发展到加强环境整治,从净化社会环境到增加公益设施,从完善社会保障到强化公共安全,沈阳明确提出“创城促振兴,创建惠民生”,将振兴发展与百姓福祉深度融合,两翼齐飞。
沈阳在创建中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主线,在全社会积极弘扬真善美,传播正能量。沈阳相继启动“微笑沈阳”书籍漂流、“假如我是对方”友善传递体验、“我推荐身边好人”等一系列活动;全市开设1300多个道德讲堂。出租车司机守法,为他们送上一个寓意平安的苹果;环卫工人敬业,为他们送上一个寓意澄净的橙子;市民排队上车,红灯前止步,为他们送上一束饱含全市百姓敬意的市花玫瑰……每一处细节,沈阳都在精心雕琢城市文明,用换位体验拉近距离。
道德是文明的砥柱。几年来,沈阳持续开展道德教育、注重道德实践、强化道德引领。据不完全统计,全市各类志愿服务站亭300余个,注册志愿者过百万,满城志愿者的小红帽、身边好人的红绶带,刷新了这座城市温暖的底色。
“文明”看得见摸得着,让市民生活更幸福
清晨雾霭中,落日余晖中,在浑河两岸几十公里的河滩公园里,市民跑步、打球;100多公里的四环路上,数以千计的自行车爱好者在此骑行……文明是实实在在的,看得见摸得着。“身居沈阳,我感觉生活越来越幸福!”前不久,铁西区市民刘政光在沈阳日报的征文中这样写道。
十二届全运会节俭而精彩。最令市民称道的是,一些为全运会而建的比赛和训练场馆,有的成为在校大学生的锻炼场所,有的成为市民活动中心;一个市级全民健身中心和15个县区级健身中心全部面向市民开放,真正实现了城市建设成果“与民共享”。
城市更繁荣,乡村更美丽。在辽中、康平、法库等郊区县市,“美丽乡村”活动让一座座乡村环境整洁、设施完善,村里文化广场热热闹闹。
文明创建也让沈阳这座老工业基地的城市公共环境得到提升优化。地铁、机场、火车站硬件国内一流;街巷道路整饬一新;三环四环沿线处处披绿;公交场站布局更合理,市民出行更方便……
“房子穿‘棉衣’后,屋里20多度,我家再也不用抗寒了。”市民尹立欣对创城中的“暖房子工程”赞赏有加。创建三年来,沈阳全市累计投入城建资金1200余亿元,启动实施了道路整修、公用设施建设、生态环境提升等8大工程。“家门口”的变化让更多百姓有了获得感:改造弃管老旧小区1500余个,建成达标“宜居乡村”600个……城乡居民生活环境优化改善。
文明城市创建只有起点,没有终点。“我们还要和820万沈阳市民一起砥砺、坚守、垒筑。在文明的滋养下,在新一轮东北振兴征程中,再当领头羊。”沈阳市委常委、宣传部长王凤波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