暖暖的春天,正是放风筝的时节。
一连几个周末,每次去江边,我总会看见一位老人,不紧不慢地自己做着风筝。做骨架、捆绑、糊纸,画上各种图案,最后系上或粗或细的风筝线。
看见我总是喜欢蹲在他面前,那老人就问我,会做风筝吗?我如实回答说:“不会。”老人面带笑容地说:“我做风筝已经有三四十年的时间了,开始做的风筝飞不高,样子也难看。因为我一双儿女特喜欢放风筝,于是,便拜师学艺。你看,现在我做的风筝不说是这一带最好的,但至少是一流吧。”
我仔细看着老人做的风筝,的确非常漂亮。用料精致,颜色丽而不艳,大小匀称。特别是那个长长尾巴,恰到好处地将整个风筝的个性表现得淋漓尽致。
有一次,我随口说:“到江边放风筝的大多是带着小孩子来的,像您这么大的岁数还放风筝,很少呢。”
老人边做着风筝边说:“儿子一家现在上海,女儿一家在加拿大,他们一年都难得回来一趟,身边没有孙子。”
一提起儿女,老人脸上露出一种难以言表的笑。开始我以为是老人为有出息的儿女高兴呢。可接下来一席话让我心情难以平静。
老人说,儿女就好像我手中的风筝。开始时,一点一点地带大,都成模成样后,便会飞向天空。如风筝一般,飞不高也飞不远。这和养儿女的道理是一样的,儿女太优秀太有出息,一般就会离开你飞的很远。就像这风筝,好的风筝,一定会飞的又高又远。
老人说完,停下向老伴说把茶水拿来。喝了几口茶又说,你看,现在就我和老伴在这里,身边没个儿女,总有一种说不出的孤独。尽管儿女不论怎样飞,手中总有根家的线。可线太长了,也有种酸楚的感觉。所以,每当春天的时候,我还是和从前一样,来这里做风筝,放风筝,好好感受一下从前自己儿女在身边放风筝的情景。
老人说完,站起来,开始放飞刚刚做好的风筝。只见老人一手拉着丝线,一手拿着线圈,两眼随着风筝线放远,沿着江边时快时慢地跟着风筝在走,任凭轻浪一点一点湿了裤脚。
江风时急时缓,风筝却在老人手中愈飞愈远。老人牵着它慢慢走着,眼神一刻也不离开向天际飞翔的天使,好像看见了远在千里之外的儿女……斜阳西下,老人开始收线,风筝缓缓落下。微风吹拂着老人满头白发,我从老人脸上读出的,分明是他收回对漂泊在外儿女的思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