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北网黑河3月12日讯 近几年,黑河家长陪读现象越来越多,正月十五未过,许多陪读家长就已经匆匆踏上行程,或大庆、或哈尔滨或者更远的城市。担心孩子对生活环境不适应,吃不好、住不好;担心孩子自制能力弱,不专心学习。很多学生家长开始了陪读之旅,或周末往返、或长期驻扎。为圆孩子的大学梦,他们陪时间、陪金钱,其中有收获,但更多的是艰辛与无奈,“陪读,陪的是坚持和承受。”但为了孩子能考入好大学,很多人觉得这样的坚守,值!
一
市民刘毅群的女儿在大庆读书已经两年半了,今年高三,还有不到三个月高考。孩子初到大庆时各种不适应,学习压力大,失眠。饭菜不合口,上火。自理能力差,邋遢。
“孩子读初一时,我们每周去一次,四家朋友合伙在大庆租了套房子,每月四周每家各出一次车,每家派出一个代表去看孩子。两天往返近千公里,奔波、劳累自不用说,当看到孩子的那一刻,一切都化成了爱。”刘先生说,某个周三听说孩子身体不舒服,我和妻子都没等到周末,连夜开车就去了,给孩子洗衣、做饭、喂药。那份牵挂不言而喻,从那以后,妻子就无心工作了,高二下半学期,她向单位请了长假,去大庆长期驻扎陪读。
陪读现象不仅存在在外地,本地小学、初中、高中阶段的陪读现象也不少。
晓铃是爱辉区张地营子乡某村农民,8年前儿子到了读小学的年龄,她和丈夫认为城里小学的教学质量会更高些,便来到城里陪儿子读书,丈夫打工赚钱养家,她负责接送儿子,照顾全家人生活起居,后来有越来越多的乡亲孩子来城里读书,她便开办了寄读所,赚钱贴补家用。如今,儿子读初中了,她依然没有回乡的想法,打算继续陪孩子在城里读书,帮乡亲们带寄读的孩子,不同的是,她成了家里赚钱最多的人,丈夫还时常帮助她照顾孩子们。“我打算一直这样陪读下去,直到孩子高中、大学毕业。”晓铃说。
据了解,像晓铃这样在城里陪孩子读书的农民,甚至有一部分人在城里买了房子,长期驻扎。
二
刘毅群算了一笔账,女儿高一时,每月平均开车往返一次大庆,油费、高速费大约需要1500元左右,加上其他花销每月得三四千元,劳民又伤财。还不算女儿在大庆的生活费、学杂费等。如今,妻子长期驻扎大庆,房租费、生活费等依然是一笔不小的开支,加上孩子学杂费等,每年需要四五万元。
石女士的儿子在大庆读高二,从高一起石女士就全职陪读,仅学校假期回黑河小住,她自己调侃说,有时自己都不记得是黑河人了,已经适应了大庆“陪读村”的快节奏生活。她每天5时30分就起床为孩子准备早饭,送走孩子去附近菜市场买菜,早些去可以买到新鲜的蔬菜、肉、鱼等,10时左右做午饭,午饭一般她会准备得丰盛些,11时40分孩子回来,进屋就可以吃上热乎可口的饭菜,然后让孩子休息20分钟,12时15分提醒儿子去学校。下午把房间打扫一遍,干净、整洁是必须的,要让孩子感觉温馨、舒适。晚饭6时40分准时开饭,晚餐的菜应儿子要求几乎是固定的菜式,煎马哈鱼或其它干炸鱼,有时也可用酱肉代替,稠稠的粥好消化,自蒸的小花卷,还有一样炒新鲜蔬菜。休息一会儿,儿子去上晚自习。两小时后,孩子放学,吃些酸奶、饼干、水果后洗漱睡觉。“他睡后我再睡,每天的作息时间都一样,陪读的这500天我每天都差不多这样,反正感觉挺累的,又人生地不熟的,每天都睡不踏实。”石女士说,“可是有什么办法呢,一切为了孩子,咬牙也得坚持下去。”
“陪读,陪的是坚持和承受。”一位陪读家长的话能反映出众多陪读家长的生活。其实艰辛的背后,还有梦想的支撑。
三
市民王馨一直在是否陪读的问题上犹豫。为了孩子的学习,她和丈夫把电视“戒了”,电脑也收起来了。孩子的学习成绩也是平平,是否去陪读,她感到无所适从。因为邻居寇女士为了上高中的儿子能够安心学习考取好的大学,她请长假陪读,可孩子的成绩还是上不去,最终没能考上理想的大学,寇女士的工作也丢了。
但事情总是相对的。如果孩子强烈希望家长陪读,就该积极考虑。徐先生的儿子在黑河时成绩一般,2011年被送到河北衡水中学就读,因为离家太远,儿子时常有孤独感,学习成绩下降。于是,他一咬牙办了停薪留职,专门租房照顾孩子的生活。
可见,陪读要因人而异。如果孩子愿意让家长陪读,家里又有条件,孩子看到家长的付出,会把压力变成动力。但如果孩子不愿意,还不如不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