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北网黑河03月09日讯 三月开学季,我市各中小学的学生迎来了新学期,冷清的校园顿时热闹起来。可开学一周了,有的孩子还未从放松的假期生活中走出,人在课堂坐着,心还在假期中;早晨不愿意起床,放学回家还想泡在电视里、电脑前,不愿意写作业。调查显示,在开学后两周时间内,60%以上的中小学生经常容易感到倦怠、精神不集中,严重的甚至会出现厌学的症状,这让不少家长叫苦连天。出现这样的现象,家长应该怎么办?开学初期,家长应当给予孩子哪些陪伴?黑河实验小学徐晴老师提醒家长朋友,在开学初期掌握一些“收心”技巧,让孩子以良好的状态进入新学期。
家长别抱怨心情平静面对新学期
孩子是家长的影子,家长对待事情的情绪和状态能直接影响孩子的情绪状态。有些家长一想到新学期要接送孩子就心烦,无意中的抱怨和唠叨也能影响孩子的状态。
假期中孩子习惯了比较自由的生活,上学就要受到约束,前期需要一段适应期。这时,如果家长能够保持平静、规律的生活状态,自然会带动孩子进入新学期生活状态,缓解孩子对开学的恐惧和逃避情绪。
有规律的生活帮孩子调整作息时间
开学一周的过渡期过去之后,家长就应该与孩子共同制定一张“作息时间表”,尽量与学校生活同步,建议时间安排要具体,有利于操作。同时,家长要起到榜样示范作用,每天认真履行,与孩子达成协议,相互监督、相互鼓励,共同适应新学期。有的家庭早晨总是很忙乱,为了避免迟到,家长要不停地催促和喊叫,这种慌乱会给孩子一天的学习生活带来负面影响。相反,生活起居有规律则可以帮助孩子更好地适应新的生活节奏。
有爱心的陪伴帮孩子找回学习状态
徐晴老师从多年的教学经验发现,经过漫长的假期,不少孩子对课本都或多或少有点陌生,尤其是低年级的孩子,这也造成了他们在刚开学的一段时间里会感到学习吃力。这时,家长可以与孩子共同研究本学期的课程表和学习内容,引导孩子制定合理可行的新学期学习目标和学习计划,但要以引导为主,不能把自己的意志强加给孩子。在这份计划内,家长最好能够有一定的参与度,与孩子对应的有家长应做的内容,但要注意,不要给孩子太多的压力,不要制定超出孩子能力范围的过高目标。这个环节的关键在于:共同制定、共同遵守,家长身体力行,这样一两周后就能达到一个较为理想的学习状态了。
积极的心理暗示帮孩子树立学习的自信
除上述三点外,徐晴老师还表示,最重要的是让孩子从心理上结束“假期”。假期结束返回学校,大多数孩子还是不大情愿,这时家长要和孩子做好沟通,以积极、乐观的态度,激励、引导孩子,谈谈学校、同伴和新学期,多说欣赏和鼓励的话,从正面的角度给孩子以信心,让孩子感到上学的幸福感,激发起孩子对学校生活的兴趣,让孩子保持良好的心态迎接新学期新挑战。
及时与老师沟通帮孩子调整行为习惯
每个孩子都是独立成长的个体,每天都会有许多小的收获喜悦触动变化在他们身上发生,仅仅凭借孩子在家中的表现,不能完全代表孩子在学校的状态。因此,家长不要忽略与老师的及时沟通,第一时间掌握孩子在行为举止及学习习惯上的表现和变化,以便配合老师及时激励鼓舞和唤醒孩子积极学习的一面。
针对不同个性孩子因人而异加以引导
开学后,老师们发现有的孩子会欢天喜地去学校,因为感觉到学校有吸引力,有好朋友,可学习新知识;而有的孩子会出现一些害怕心理,如情绪不好、烦躁、发脾气,甚至会有些头晕、头痛等生理不适现象。徐晴老师表示,家长应针对不同的孩子因人而异地加以引导
徐老师解释说,环境转换过程中,几类孩子容易出现适应不良问题。例如,比较自我,在学校人缘不太好的学生;学习压力很大,对自己各方面要求苛刻的学生;自身心理素质低,适应环境困难等。新学期,建议家长每天抽出15分钟的时间,与孩子相互交流各自工作、学习生活中的收获与困惑,相互欣赏鼓励,相互支持指导。这样做不仅能增加亲子情感,而且有利于培养孩子的交往能力和自我总结、反思的能力。在与孩子的交流互动过程中,切忌用家长的权威语言,要循循善诱,水到渠成,呵护孩子的心理健康,让孩子快乐成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