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北网黑河02月27日讯 他16岁投身革命,党龄75年,参加过广阳战役、午城井沟战役、薛公岭战役和历史上有名的平型关战役等,经历了无数次生与死的考验;在薛公岭战役,他躲避了敌人的战刀,从死人堆里爬出来,再次投入战斗,激战中,一颗子弹将他左臂打中,但他仍然背着眼部中弹的战友,突出重围,完成党交给的任务。
他叫闫庆山,今年92岁,逊克县车陆乡车陆村一位老红军、一位对党忠贞的老党员。
一生钟爱军装,从不允许家人给党添麻烦
闫庆山1922年出生在山东省梁山县,自幼习武练就了一身的好功夫。1937年3月,闫庆山在山西省洪洞县参军,1939年7月入党,分配到八路军115师。先后参加了广阳战役、午城井沟战役、薛公岭战役和历史上有名的平型关战役。八路军115师是八路军最先从陕北出发渡过黄河,并率先与日军交战的师。115师师长林彪,副师长兼政委聂荣臻,参谋长周昆,政训处主任罗荣桓。每一次回忆起参军走入的这支钢铁部队,闫庆山老人都带着自豪和荣耀。1941年3月闫庆山被调到115师司令部警卫连,先期担任后勤部长何敬芝的贴身警卫员,后期一直在司令部警卫连工作,直至1945年12月1日退伍。
他的小女儿严春凤告诉记者,父亲特别喜欢穿军装,每到正式场合,一定要穿上绿色军装。几十年来,党让干什么,就干什么,绝对服从。92岁了依然想念军旅生活,因为16岁开始的戎马生涯对他来说太重要了。
闫庆山老人育有五个子女,四个儿子,一个女儿。他的小儿子闫仁军告诉记者,老人最不喜欢我们以他“老革命”的名义给组织添任何麻烦,父亲最常说的一句话就是:“我们当时在枪林弹雨中都不向组织提任何要求,现在和平年代,好日子更不能提要求,困难自己克服!”闫仁军介绍说,头几年儿子大学毕业,真想让老爷子出面找组织安排个工作,但老爷子说共产党现在政策这么好,有能耐自己干。
“大移民”来到黑龙江,部队练就接骨绝技
1957年,国家号召治理黄河,修建水库,闫庆山的家乡山东省梁山县小安山公社动员全乡移民黑龙江。时任小安山公社周庄大队书记的闫庆山积极响应国家号召,好多村民不愿意背井离乡,闫庆山就挨家做工作,并率先垂范,带上一些乡亲选择了最艰苦、最偏远的黑龙江黑河地区逊克县中俄边境的车陆村,在东北一待就是近60年。
半个多世纪以来,闫庆山时刻不忘记他是党员,一名红军战士。不管是当大队书记带领百姓开荒种地、修坝、筑路,还是当民兵连长指导训练,他都尽心竭力。他的小女儿闫春凤介绍,父亲自幼习武,身体强壮,枪法准,可持双枪,战斗中在腿部多处受伤情况下,还一人杀死了9个敌人。也正是因为紧张的战斗,让闫庆山学会了绝活“闭目接骨”。老人讲,当时很多战友在战斗中牺牲,由于肉搏战,战友牺牲时胳膊、腿脱臼都是常事儿,为了让战友完整而有尊严的去另一个世界,他们经常深夜到战斗过的地方为战友骨骼复位。这一手艺也是在死人堆里练就的。退伍后来到东北,这一绝活让闫庆山有了为老百姓义务服务的机会,谁家有个啥事都来找他。
最牵挂枪林弹雨中走出的战友
闫庆山老人一生经历过太多次生死,无论村民、朋友还是儿女,都对老人有这样的评价:忠诚、豁达、自强、不争,利益看得很淡,情感看得很重。
随着年岁的增长,老人越发惦念他的战友们,经常对儿女叨咕:“他们还活着吗?要是能见上一面该多好,真是想见见命都绑在一起的战友李保河啊!”经过家人多方寻找,1981年,终于在辽宁鞍山市找到了共同在115师当兵的战友李保河和唐宪成,两位老战友一位时任鞍山军分区司令员,另一位任鞍山钢铁公司水泥厂厂长。1982年秋季,闫庆山在儿子的陪同下,踏上看望老战友的旅程。
当火车徐徐开进辽宁省鞍山市火车站,闫庆山激动得身体颤抖,眼泪含在眼圈,37年没有和战友见面了,这份情感怎能抑制。李保河和唐宪成两位老战友亲自把车开到了站台里,以最高规格迎接自己的生死弟兄,一个战壕中的亲密战友。在闫庆山老人迈下火车的一霎那,三位老人紧紧地相拥在一起,情感的闸门一下子打开,多年的思念此刻变成了纷飞的老泪……闫庆山的儿子带着相机留下了这次老战友重逢的许多感人画面。
这次战友聚会之后,老人完成了他的最大心愿。闫庆山的女儿告诉记者,随着年岁增高,临近发生的很多事情老人都淡忘了,但当年的战斗情景依然清晰记得。老人经常把军装和奖章拿出来欣赏,仿佛又走进了那段写满红色故事的青春岁月。这是一位老兵内心中最珍视的“红色情结”。
图为闫庆山与老伴王秀英,拍摄于2014年6月。
记者手记:
文章中很多详细素材均来自闫庆山老人的儿女及村民的叙述。记者在采访闫庆山不久,老人便患病卧床,在家人的精心照料下,幸福地走完了自己92年平凡而伟大的人生。采访这样的老人,是净化和提升自己的过程,敦促记者继续尽职尽责做好记录历史的平凡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