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北网黑河02月27日讯 这两张照片拍摄于1977年3月。当年在全国轰轰烈烈的农业学大寨运动中,我们公社、大队、生产队干部30余人赴大寨等地参观学习,登上虎头山看梯田,到河南林县(现为林州市)参观红旗渠,到辉县学习他们的战天斗地、开山造田、引水灌溉征服大自然的大无畏精神。
当我们徒步登上虎头山,眼望七沟八梁一面坡上大大小小的大寨田,感慨万千,真不知他们当年是怎样艰苦奋斗,不怕困难,三战狼窝掌,把大寨田变成“海绵田”的。
1953年,大寨实行农业集体化第一年,就制定了改造大自然的规划。他们凭着扁担、箩筐、铁镐,在土石山上开沟造地,平整田地,蓄水保粮,抗旱防涝,用秸秆还田,增施农家肥,改良了土壤,使粮食产量逐年上升,向国家做出更大的贡献。
1963年8月,大寨遭受特大暴雨,冲垮一百条大坝,冲塌了113孔窑洞,倒塌房屋77间,灾情十分严重。但大寨人不要国家救济款、救济粮、救济物资,坚持自力更生,艰苦奋斗,仅用一年时间,就克服了这场毁灭性的灾害。
后来,他们三战狼窝掌,硬是把零零碎碎大小不等的大寨田,变成旱涝保收的“海绵田”,成为当时人与恶劣自然条件抗争的典范,受到毛主席的称赞。一场“农业学大寨”的运动随后席卷全中国,海内外约有1000万人来大寨参观,周总理三次去大寨参观,把大寨的基本经验总结为:政治挂帅、思想领先的原则;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精神;爱国家、爱集体的共产主义风格。
离开大寨后,我们又到河南省林县红旗渠青年洞、辉县参观。这次参观,使我们这些公社大小队干部受到一场深刻的思想教育,满载着大寨、林县、辉县人劈山引水、改天换地誓把河山重安排的经验,豪情满怀要大干一场。
回来后,我村和邻村共同拦河劈山开渠灌溉种了水稻,天大旱又抽大泡子水浇灌,在大灾之年夺取丰产。我又创作了歌剧《中泉山下》,由大队业余文艺演出队在县、公社、大队、生产队四级干部会议上调演。
“农业学大寨”运动虽然已经过去了三四十年,但大寨人的思想风格、高尚品质,永远的激励着我。
参观大寨集体照,前排左一为本文作者。
到河南辉县参观学习,后排左四为本文作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