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北网黑河2月27日讯 “打冒眼”捕鱼这种渔猎文化源于史前,盛于辽金。在嫩江县也有许多渔民一直沿袭着这一古老的“冬捕”的习俗。近日,笔者跟随捕鱼经验丰富的李学文,体验了冬季“打冒眼”捕鱼的乐趣。
驱车走了十余公里来到了嫩江江边,将准备好的冰镩、铁锹、抄罗子扛好,步行一段路程,来到一片冰面上,李学文选好位置组织队友开始工作。我们在李学文的指导下,开始用冰镩摘槽子。冰镩是自己用木头和钢筋制作而成,冰镩的分量一般在5公斤左右,而摘槽子就是用冰镩凿一个贯通河面的冰槽。李学文说:“一般的冰槽长一米二三左右,宽度也就是七八十厘米。厚度根据冰的冻层,冻多厚它就多厚呗,现在冰得有八十多厘米厚了。”
我们拿着冰镩用力向下镩,“咔咔”几下,便是一大堆冰块,然后用锹把冰撮开,在使用冰镩时一定要小心,不要镩到自己的脚上。经过我们几个人密切配合,三十分钟后,一个长一米、宽五十厘米的冰槽子打了出来。由于离水面较近了,需要格外小心,而这个细活就得李学文帮助我们来完成。李学文说:“离水面近了,得小点劲,都扎一平,要是劲大了就冒水了,太厚就砸不开了。这时候要特别注意冰薄了别扎漏了,扎漏了底下的冰太厚砸不开,砸不开就白打了。”
冰槽的两边也必须是整齐的,否则捞鱼时刮抄罗子,经过最后一次清冰工作,就要砸破冰层捕到鱼了,心里很是激动。由于我们打的冰眼太靠近岸边,水干了,第一次捕鱼失败。李学文帮助我们在冰眼的另一端向下扩充,也向我们讲述了这种“打冒眼”冬捕的经验。李学文:“打冰眼的位置主要是抓着干边,抓住水和岸边,然后在那个干边打下去,鱼都在干边上趴着呢。这样水往出一冒,鱼就带上来了。如果打到没有水的地方,就是太靠上了,打到水太大地方就是太靠下了,鱼在干边上趴着,你打到水太深的地方,鱼不会被抽上来。
冰眼很快扩充好了,进行第二次破冰捕鱼,只见李学文将冰镩大头朝下高高抡起,铆足了劲,尽量向下砸,几下之后,一股水柱向上喷出,在水的压力下,鱼尽量向冰槽冒出。
捞鱼时也要讲究技巧,用抄罗子顺时针搅,鱼被向心力拽进漩涡,抄罗子一翻个,鱼就跑进了抄罗子。一抄罗子上来,一堆白花花活蹦乱跳的鲫鱼就倒在冰面上,掺上雪,鱼伸伸腰就成了小冰坨。一个冰眼,打了有五六斤的鲫鱼,我们十分开心,对“打冒眼”捕鱼有了清晰了解,也对古老渔猎文化有了深刻的认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