村里的流转土地谁来种?不再是村干部说了算,而是要拿到海城市农村综合产权交易中心进行公开拍卖。这在东北还是第一家,成了远近闻名的新鲜事。
去年底,在辽宁海城市农村产权秋季交易会上,牛庄镇北关村全村2285亩地的经营权,成了“香饽饽”,5个竞价方争夺,起拍价113万元,最终123万元成交。
不仅是土地流转,2014年4月份,海城市在农村改革中成立了农村综合产权交易中心,全市的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四荒地”使用权、养殖水面承包经营权、林地使用权和林木所有权、农业生产性设施、村办公场所等农村产权,全部进入交易中心,公开挂牌处置。
“以往个人之间‘手拉手’租地,水田就500元一亩,旱地300元一亩每年。”村民扎显明说,“这回水田一亩750元,旱地一亩500元,更主要的,不再扯皮了。”扎显明的10亩旱地一年的租金收了5000元,自己腾出精力开三轮搞运输,一个月收入三四千元。
扎显明说的“扯皮”,指的是以往农民一看收益高就提价的现象。拍得北关村土地经营权的海城市拓农家庭农场法人代表王宝仁对拍卖非常认可:虽然成交价格比市场价高一些,但签合同后,每年都这个价,杜绝了和农户私下签约时常出现提价的现象,受法律约束。而且,想流转大地块,一家一户谈根本耗不起,拍卖摘地,省时省心省力。
农村资产进入交易中心公开处置后,价格是市场说了算,村干部没了“定价权”。长期在基层工作的牛庄镇镇长宁大友深有体会:“照以往,村办公场所出售、鱼塘承包这些村集体资产处置,基本上是村主任说了算。比如市场价50万的房子,由于操作不透明,40万是它,45万也是它。处置不公开不透明,很多村民上访都是类似原因。”
如今,这种老办法行不通了。海城市规定,农村集体产权要交易,必须进入交易中心进行,私自处置一律无效。2014年交易中心举办了3次拍卖会,共成交22个标的,10起溢价成交,总计完成交易1355万元,其中九成是土地流转,1.8万亩农村土地上市交易。
农村产权上市交易,确权颁证是前提和基础。海城市将全市397个行政村集体的厂房、鱼塘、土地以及每份租赁合同均登记建档,实行动态管理。之后,全面启动农民土地承包经营权、林权等确权颁证,为农村产权上市交易提供了条件。
拍卖激活了农村生产要素,变“死资产”为“活资本”。拍卖交易成功后,产权交易中心发放的土地流转经营权证,在海城可以抵押贷款。于官村土地流入方张铁华将流转的土地承包经营权进行了质押,从金融部门贷了80万元用于企业流动资金。
土地经营权流转公开拍卖,满足了农业大户、农民合作社、农事企业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需求,促进了集约化经营。2014年4月,有3个镇的8个村联合起来,调整出3500亩水田,作为1个标的组团拍卖,成交价格达227.5万元。
土地流入方海城丰沃农机合作社进行了水稻全程机械化种植,按照水稻成熟期不同,分段种植,错时收获,提高了土地产出率,2014年水稻平均亩产达到700多公斤,比当地农民每亩产量高出50多公斤。
鞍山市委副书记、海城市委书记田野介绍,从实践看,农村资产进入交易中心阳光处置后,农村“死资产”变成了“活资本”。
他认为,集体资产价值不再是村主任说了算,而是由市场说了算,为集体资产提供了增值空间。同时,通过阳光交易,有效地防止暗箱操作,堵住了村干部潜在的腐败空间,可以说是一举多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