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北网黑河1月15日讯 农垦北安管理局 “cut!”随着导演的一声令下,标志着北安管理局龙镇农场拍摄的第一部“微电影”——《爱的传递》拍摄工作的结束,此时,微电影摄制小组成员都放下了手中的收音筒、摄影灯、反光板等设备,大家握手、相拥、欢呼,原本寂静的拍摄现场瞬间变得沸腾起来,他们疲惫的脸上充满了成功的兴奋与喜悦,每个人都在说:“太不容易了,太不容易了……”
镜头一:敢做第一个吃螃蟹的人
随着社会快速发展,职工群众思想发生了深刻的变化,简单点说,就是青年人思想越来越“潮”了,如果总是拘泥于过去的思想引导方式,没有吸引人关注的新点子,就会导致越来越多的职工群众走偏甚至掉队,但创新谈何容易,怎么办呢?由北安管理局党委宣传部、团委、广播电视局发起微电影大赛的通知之后,各农场年轻人都摩拳擦掌,跃跃欲试。可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由于拍摄微电影对于农场人来说是一个全新的工作领域,缺乏拍摄经验不说,资金、演员、设备、场地都是制约拍摄工作的实际问题,硬着头皮上吧,又怕费力效果不好,弄巧成拙。难道项目就此下马?继续用说教式、填鸭式的青年引导工作方式?当然不行!大家坚定地说:“我们不但要拍,还要拍摄出具有农场特色的微电影,瞻前顾后是永远没有进步的。”
镜头二:要过瘾,更要过硬
说干就干,为了做好微电影拍摄工作,各农场都组织成立了自己的微电影联合摄制组,所有演职人员均为农场干部职工。由于缺乏拍摄微电影经验,组员们需要克服剧本编写、设备老旧、场地简陋、演员培训等重重困难。他们不等不靠,主动出击,查阅大量资料,召开数次碰头会,在以往摄制新闻的工作基础上进一步挖掘、拓展,剧本更是反复揣摩,精益求精,只用了不到一个月的时间便按时拍摄出了自己的作品。
随着微电影拍摄力度的不断加大,各农场摄制微电影的消息也在职工群众中迅速传开,引起了大家的高度关注。为保证拍摄效果,摄制人员对摄制流程高标准、严要求:演员台词、表情方面稍有瑕疵便立刻重来,往往一个镜头要拍四五遍才能过关;为了取景,大家拿着沉重的拍摄器械从一楼到六楼跑上跑下,反复调整拍摄角度,有时更是冒着寒风在楼顶上一待就是几个小时,一直忙碌到晚上10点。无论拍摄过程有多么辛苦,摄制人员都没有任何怨言,也没有一刻放缓拍摄进度,把工余时间全部放在微电影摄制工作上。
镜头三:用心付出、好戏连台
在大家的共同努力下,青春活泼的长水河农场《小土豪变形记》、催人泪下的龙镇农场微电影《爱的传递》、感人至深的赵光农场微电影《彼岸花开》等十多部微电影相继拍摄完成,其中锦河农场拍摄的微电影《葡萄熟了》更是在黑龙江团省委举办的微电影大赛上斩获铜奖。这些微电影还通过优酷网、土豆网等多种平台正式上线。微电影通过分享平凡人的“微事迹”,引导大家向先进典型学习,让更多居民从中受益,从而源源不断地汇聚起正能量。微电影中谐趣励志的台词对白,耳熟能详的人物场景,丰富饱满的角色刻画,精彩有趣的镜头表演引起了农场职工群众的浓厚兴趣。上线两周后,外网点击率达十万次。这些微电影作品构思题材之新、出镜人员之多、受众之广,与大电视台的各类专题片相比可谓毫不逊色,并以更高、更新、更广的角度把北安管理局人砥砺奋进、勤学钻研的良好精神面貌充分展现出来,用一个个鲜活的例子带动感染农场干部职工主动向身边的先进典型学习,为管理局发展建设再立新功!
可能在很多人眼里,职工自己亲自拍摄的微电影还略有瑕疵,还不尽完美,甚至带有浓厚的业余色彩。但微电影制作是北安管理局党委创新工作载体,运用新媒体做好职工群众思想政治工作的又一次重大突破,今后北安管理局将以此为起点,继续摸索,创作出更多更好的文艺作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