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小时候,正值上世纪70年代。那时虽说生活清苦一些,但过春节的时候,母亲还是绝对慷慨的。
她拿出自家不多的黄豆,到邻村的油坊里换些豆油。然后再从县城集上买些咸白鲢鱼和莲藕、猪肉及各种调料等等。
回到家就开始紧锣密鼓地置办。母亲将干白鲢鱼放到案板上,切成一小段一小段的。盆里调好面糊,用筷子夹上鱼段儿,蘸上面糊糊,放到热油锅里炸。咸鱼一块块在锅里排好了,母亲不断地翻弄着,直至全部鱼块炸成统一的金黄色,带着诱人的鱼香味儿就出锅了。此外,炸丸子、炸松肉、炸藕盒等等也基本和炸鱼的过程类似。
到了腊月廿四逢集,那才叫热闹。集上简直除了鞭炮就只有鞭炮了。各种鞭炮都是各村作坊里自己卷的,卖鞭炮的人手里高举着竹竿,毫不吝啬地燃放着自家的鞭炮,还一边嘴里做广告:廿四日不要货了,快来买震天响的鞭炮哟!
年前还要到祖先的墓地上燃放鞭炮,千呼万唤将祖先的灵魂请回家里避风寒、过大年。很多人家都请家堂,高擎蜡烛的案几上摆满了祖宗牌位及丰盛的祭奠菜肴。
年夜里,我们一帮小孩子蹦跳着走东家、串西家,到各家堂口上去磕头。
年初一一大早,给长辈轮番磕头,那是必须的。忙活了大半天,头都磕晕了,赏钱却都是一毛两毛的钱,很难攒到两元。
然后,还得鞭炮齐鸣,前呼后拥,众人再把祖宗送归山林,才算年刚忙过了一半。
直到正月十五雪打灯,二月二龙抬头,才算真真正正把年忙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