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族的姓氏称为“哈拉”,是以父系血缘形成的氏族单位,随着氏族内部人口的繁衍、增多,“哈拉”下又衍生出了“穆昆”。主要有沿袭先民旧姓、以地名或山河名为姓氏、以部称为姓氏、获赐姓氏、因避罪或迁徙等因素而更改姓氏几种来源。
民国九年《瑷珲县志》记载了瑷珲县满族姓氏32个,分别是:富察氏、托阔罗氏、乌札拉氏、瓜尔佳拉氏、萨克达氏、依尔库勒氏、和舍勒氏、赫业氏、觉罗氏、莫尔哲勒氏、武札拉氏、泥玛奇氏、傅察氏、舒穆鲁氏、杜鲁氏、那拉氏、业和勒氏、图莫图氏、札库他氏、乌子氏、哲博氏、宁古塔氏、卜彦奇氏、奇塔拉氏、葛哲勒氏、恒奇勒氏、库丁氏、彦奇氏、蒙棍氏、泥彦奇氏、扣代氏、戚代勒氏。但是,此32姓仅能反映当时瑷珲县的满族姓氏情况。
瑷珲作为清始祖的发祥地、满族与其先民的聚居地,有哪些“哈拉”世居于此处?由于满族习俗只呼名不道姓,不仅体现于日常生活中,也反映在历史文献的记载中。因此,使得世居瑷珲的满族姓氏蒙上了一层神秘的面纱。
清《皇朝通志·氏族略》记载了满族646姓,又记谱外33姓,共679姓。其中,世居于“爱珲(瑷珲的不同记法,也称爱浑、艾浑、爱湖、艾虎、爱呼等,均为少数民族语言的汉译)地方”的满族姓氏有5个:多尔衮氏,世居爱珲城及索伦地方。楞格,正黄旗人,世居爱珲城地方,由头等侍卫从征准噶尔阵亡,赠云骑尉,祀昭忠祠;爱珲氏,世居爱珲地方。《八旗满洲氏族通谱》记载:爱浑氏,爱浑本系地名,因以为姓,此一姓世居爱浑地方。布朗阿,镶蓝旗人,世居爱浑地方,国初来归,由领催从征浙江,败贼夺船有功,优受骑都尉。卒,其子布尔汉袭职;爱义氏,世居爱珲地方。通谱记载:爱义氏,爱义为满洲一姓,此一姓世居爱湖(瑷珲)地方。鄂尔多,镶白旗人,来归年分无考。其曾孙达色,现系护军;弼尔雅氏,世居爱珲地方。又见通谱记载:弼尔雅氏,弼尔雅为满洲一姓,此一姓世居爱浑(瑷珲)地方。塔尔浑,镶红旗人,来归年分无考。其孙占保住,现系马甲;额勒赫氏,散处绥芬、尼尔吉、黑龙江、爱珲等地方。
氏族略还记有瑷珲一带萨哈连乌拉地方、萨哈尔察地方、精奇哩地方的世居满姓10个。
萨哈连乌拉地方,天命元年(1616年)归附后金,分布于瑷珲(有江东、江西两城,江东瑷珲为今俄境维笑列依村,江西瑷珲即今瑷珲)、精奇里江(今结雅河)、牛满江(今布列亚河)等黑龙江中游北岸地区,满语意为“黑龙江”。瑷珲城也称黑龙江城,满语为“萨哈连乌拉霍通”。
博和哩氏,散处黑龙江、珲春等地方。塔尔岱,镶白旗人,世居萨哈连乌拉地方,任都统,谥勇壮;谔尔格氏。德福,镶黄旗人,世居萨哈连乌拉谔尔格村地方,雍正中,从征准噶尔阵亡,赠云骑尉,祀昭忠祠;乌雅拉氏。科尔堪,正黄旗人,世居萨哈连乌拉地方,崇德中从征山东有功,授骑都尉,定鼎时以败流贼功加二等轻车都尉。
萨哈尔察地方,天命元年(1616年)生活于黑龙江中游瑷珲等地的萨哈连部归附于后金后,后金统治者将黑龙江中游各族统称为“萨哈尔察部”,满语意为“黑色貂皮”。
图色哩氏,散处黑龙江萨哈尔察、沈阳等地方。赫图,正黄旗人,世居黑龙江地方,由闲散从征滕县,首先登城阵亡,赠骑都尉,祀昭忠祠。彻图讷,正黄旗人,世居萨哈尔察地方,由护军校从征四川,屡立军功,后在野狐岭阵亡,赠骑都尉兼一云骑尉,祀昭忠祠;额尔吉氏,世居萨哈尔察地方;武聂氏,世居萨哈尔察地方;额色氏,世居栋鄂及萨哈尔察地方;洪衮氏,世居萨哈尔察地方;赛密哷氏,防处萨哈尔察、黑龙江等地方。巴尔都禅,镶黄旗人,世居萨哈尔察地方,由闲散征山东,攻兖州府首先登城克之,授一等轻车都尉,又破流贼二十万众,加一云骑尉。其兄多诺袭职,加至一等男。海拉布,镶白旗人,世居黑龙江地方,由三等轻车都尉从征湖南,击败孙可望兵,续攻浙江舟山阵亡,赠二等轻车都尉,祀昭忠祠。罗多浑,镶白旗人,由防军校从征云南,入缅甸至阿洼城获桂王,续征湖广击吴应奇阵亡,赠云骑尉,祀昭忠祠。
精奇哩乌拉地方,即瑷珲附近精奇里江,满语意为“黄色的江”。精奇哩氏,散处精奇哩乌拉、黑龙江等地方。萨克慎,正白旗人,世居精奇哩乌拉地方,系和硕额驸。赦岱,正白旗人,任都统。
此外,还有较多“世居黑龙江”的满姓,应泛指黑龙江将军辖境,《龙沙纪略》记载“东至海五千里,西至喀尔喀界一千八百里,南至松花江八百里,北至俄罗斯界三千里”,因地域广阔,涵盖区域过大,不具有典型性,本文不作记述。
综见,世居瑷珲的满族姓氏至民国年间在当地已不可见。这与内附从征、外敌残害、征调平乱、民族汉化等诸多因素不无关联,是瑷珲社会发展变迁的一个侧面写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