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辉区的地名从辽金时期到现在,跨越了千年历史。
武庙屯社区是因区域内曾建有武庙而得名,据祁学俊先生主纂《爱辉县志》和相关资料记载,武庙屯的武庙,也称关帝庙,当地群众俗称其为“东大庙”。由民国初年时任黑河镇守使兼警备司令巴英额将军倡导,各界商家和民众捐款,于1921年9月9日建成,表达了人们对关羽的崇敬和尚武情怀。关帝庙由正殿(也称“武君庙”)和两个配殿组成。配殿前分别建有钟楼和鼓楼。第一任主持为辽宁千山无量观龙门派何理金,后由朱宗玉主持,有道士、道徒约30余人,信徒均为汉族。解放前,武庙屯的关帝庙正式入教者不多,但是信仰道教的男女老幼到该庙求福、求财、求子的人却很多,特别是每逢农历四月十八在该庙举行的娘娘庙会,热闹非凡,直到解放初期,此处仍有此项活动。1950年关闭关帝庙,后改为结核病防治病院。1988年5月1日,黑河市人民政府批准关帝庙为二级文物保护建筑。2005年重新恢复使用。2007年,关帝庙移建至龙寿山。
民国和日伪时期武庙屯发生过很多传奇往事,很多老先生都曾写文记述。武庙屯还与黑河的红色文化有着密切关系,1946年在开辟黑河革命根据地期间,黑河地区人民自治军三大队大队长邓秀江在此献出了宝贵生命。邓秀江,1921年吉林省生人,1937年参加八路军,1938年7月加入中国共产党。1945年11月中旬,邓秀江作为第二批共产党干部队的成员,跟随岳林进入黑河。到黑河后,便投入到招兵建军的紧张战斗,贴布告、搞宣传,深入到南岗东、西牡丹江的工棚子里与工人促膝谈心,讲解自治军宗旨,很快组建了自治军第三大队,并任大队长,为建立黑河地区第一支人民武装贡献了力量。1945年12月,自治军司令部撤离到上二公屯后,邓秀江率领三大队驻防山神府,担任肃清土匪及对敌伪遗留物的搜查工作,不久回到上二公屯司令部。1946年1月杨青山匪帮攻打上二公时,他与第三大队首当其冲,最先与敌人接上火。后因部队新成分多、武器少,被敌人冲破了防线。上二公战斗后,自治军司令部迁到黑河东门外,三大队驻在武庙。1946年春节前的一天夜间,邓秀江熟睡中忽听哨兵报告说,韩洛山(绰号韩小个子)要带两个班外逃,便急忙跳下床,拎着驳壳枪只身冲进了韩洛山的营房说:“同志们不要听信谣言,叛变投敌是死路一条。”韩洛山见此景不妙,冷不防冲向邓秀江,用脑袋狠狠顶住他的胸部,两手搂住他的胳膊和腰部。他正欲抽手还击时,韩洛山却抢先向邓秀江的腹部开了枪,而后夺门逃走。邓秀江晕倒在血泊中。当警卫连长张泉山赶到时,他只断断续续说了声:“韩小个子是坏人……”就闭上了眼睛。牺牲时年仅25岁。
1946年6月12日,黑河地区中心县工作委员会书记、黑河地区人民自治军司令员兼政委王肃,在省委返回黑河时,行至离黑河仅20公里的松树沟后獾洞屯附近,突然遭到杨青山股匪张海部袭击。王肃和刘光烈、江燕等人英勇抵抗,壮烈牺牲,王肃年仅32岁。1946年6月13日上午8点多钟,王肃遗体护送回到黑河东门外武庙屯。安葬前要为他换一件干净的衣服,在他的行装内竟找不到一件完整的衣服,后来用一套炮药染黄的面袋子改做的服装,为王肃烈士穿上,在场的干部群众深受感动,悲痛万分。
王肃烈士像
黑河地区人民自治军进驻黑河期间,为尊重地方文化风俗,还在武庙组织了相关祭祀活动,爱辉档案馆有一份自治军司令部给治安维持会的“民第十六号”通知,内容是在武庙组织春季祭祀关羽、岳飞活动,请社会各界和市民参加,现整理如下。“敬启者,三月五日十二时,在东门外武庙举行春季关岳祭望,通知各界市民踊跃参加为荷。此致。黑龙江省黑河地区人民自治军司令部。黑河治安维持会台鉴,二月四日。”有维持会的回复“已派员参加,会职员多数参加”“主席、副主席、总务科长、民政科长、股长、科员”及“民国35年2月4日收文第29号”的记录。这份档案目前珍藏在爱辉区档案馆,在去年新修缮的黑河地区人民自治军司令部旧址陈列着仿真件,人们参观时,都会久久凝望,驻足长思。
武庙屯作为地名,蕴含着黑河独有革命文化和红色记忆,具有重要的历史意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