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造动感黑河 建设体育强市
——我市体育事业蓬勃发展
城市街道室内外健身设施近处200,覆盖率为90%
农村乡镇体育健身中心60余个,覆盖率为92%
行政村农民体育健身工程900多处,覆盖率为100%
全市有各级各类体育场地3299处,人均体育场地面积1.85平方米
全市共开展各类赛事400余项
建设冰雪活动场地近200处,全市共开展冰雪活动动项359项
冬日的黑河,被洁白的冰雪装点成了一片银色。2020年12月中旬的一个星期五,早8时30分,居住在市区人保财险社区的杨阿姨已经来到了社区活动中心,“今儿,咱们几个老姐妹把《祝福祖国》这个舞蹈中的扇子舞部分再好好练练!”杨阿姨坚持跳舞锻炼身体已经有八年多了,“夏天在江边跳广场舞,冬季就和姐妹们在社区活动室跳,这要是以前冬天就没地方跳了。”
健身设施不断完善
近年来,我市体育基础设施建设不断完善,社区、健身广场、体育馆等休闲健身场所不断增多,健身活动日益丰富。“十三五”期间,我市城市街道室内外健身设施近200处、覆盖率为90%,农村乡镇体育健身中心60余个、覆盖率为92%,行政村农民体育健身工程900多处、覆盖率为100%,达到国家A类标准;全市现有各级各类体育场地3299处,人均体育场地面积1.85平方米,达到国家B类标准。新建了黑河市全民健身中心体育场馆、孙吴县体育场、五大连池市文体中心体育馆、逊克县全民健身中心和北安市冰球馆等全民健身体育中心9处,达到了全覆盖,与黑河学院共建的黑河冰球馆预计2021年投入使用。目前全市新建全民健身场馆全部纳入地方城乡发展规划,做到同步设计、同步施工、同步验收、同步使用,并实现新建社区体育设施覆盖率100%。同时,我市每年开展“万人徒步活动暨全民健身”活动以及“冰雪体育之冬”系列活动,涵盖了球类、健身操、工间操、徒步、自行车、国际象棋、滑冰、冬泳等。据统计,“十三五”期间,我市共开展各类赛事400多项,实现了月月有比赛、周周有活动、晨练晚练不间断,全市经常参加体育锻炼的人数达66万余人,占总人口的40%,达到国家A类标准。全市建设冰雪活动场地近200处,共开展冰雪活动359项,每年参与人数都在60万人次以上,营造了全民乐享冰雪的浓厚氛围。
社会组织作用凸显
近年来,我市推进全民健身组织网络建设,着力加强社会体育指导员队伍建设,带动了各级各类体育社会组织开展全民健身活动。截至去年6月,全市在册体育社会组织193家,全市各类体育健身站点共330个,市直及各县(市、区)体育总会数量7个,达到了100%全覆盖;全市活跃在一线的体育社会指导员共3926名,每千人公益社会体育指导员比例2.48‰,均达到国家A类标准。去年年初,全市优秀社会体育指导员积极参与拍摄“全民抗疫平安过年”和太极拳、健身操、有氧操等主题健身指导视频400余条,实现了良好社会的效果。市体育部门还大力开展科普健身“六进入”活动,针对各地机关、社区、企业、学校、农村和革命老区六个群体,引导市健身操协会、太极拳协会等体育社会组织,向群众传播科学健身的理念和方法。利用电视、报纸、网络、微信平台大力宣传全民健身活动、科学健身知识和健康行为,受益人群达2万人以上。
竞技体育成绩亮眼
“十三五”期间,我市各县(市、区)业余体校向市体育中专以上训练单位输送运动员132人,市体育中专向省以上优秀运动队输送运动员70人。全市共参加省及全国年度重大竞技体育比赛147项次,共获得奖牌215枚,其中金牌74枚、银牌79枚、铜牌2枚,其中获得全国性比赛金牌15枚、银牌15枚、铜牌20枚。我市积极备战全国第十四届冬运会,将派出34名运动员代表黑龙江省参加速度滑冰、短道速滑、冰球、冬季两项、越野滑雪、高山滑雪、自由式滑雪、北欧两项4个大项8个分项的比赛。
中俄交流不断深入
近年来,我市不断加强中俄体育交流,成功举办了十七届横渡中俄界江——黑龙江活动,四届中俄界江黑龙江国际冰球友谊赛,三届“一带一路”中俄跨境徒步大会,分别在2016年和2019年成功举办了中俄界江黑龙江黑河段全球首条冰雪赛道自驾游线路首游、第三届白令海两极冰雪挑战系列赛和中俄国际儿童足球友谊赛以及中俄国际青少年乒乓球比赛。同时,还注重两国民间体育交流,涵盖了球类、棋类、冬泳、滑雪、拳击、跆拳道、田径等多个项目,极大地促进了中俄两国地方民间体育文化深层次交融。疫情期间举办的中俄国际象棋友谊赛,创新了中俄体育的交流渠道,线上比赛的方式,吸引了30多家主流媒体争相报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