凡是到过黑河的朋友,尤其是那些新闻界名流都认为,一路向北,北中国重镇黑河最美。
是的,故乡黑河风景美如俊秀的巨幅山水画卷。兴安山脉青翠欲滴,碧绿如洗,黑龙江水清澈透明,宛如飘动的玉带奔腾向大海。
1984年夏天,小城黑河从北京来了一批对黑河发展影响至关重要的新闻界名流。那一年“全国好新闻”在哈尔滨召开评选会,评选活动结束后评委们受邀组成全国新闻采访团赴黑河采风。我有幸被总编辑委派负责采写《光明日报》高级记者郑笑枫的专访。采访团团长是新华社副社长缪海棱,副团长是《光明日报》副总编辑殷叁。团员有著名新闻人徐熊,中国社会科学院新闻研究所的张国成等人。他们在从黑河赴瑷珲镇和新生乡采风过程中,对黑河自然原始风光给予热情洋溢的赞美。郑笑枫老师1956年曾随中苏水利专家考察过黑龙江,1957年中国青年出版社出版了他的著作《黑龙江流域纪行》。为此他在接受我采访时,饶有风趣地讲述了在黑龙江上的所见所闻,短短的几天里他对黑河产生了很深的感情。缪海棱、徐熊1985年在《瞭望》杂志上发表的文章《1984年可爱的城——黑龙江纪行》说:我们到达黑河市,下榻的宾馆正好矗立在黑龙江畔,与俄罗斯阿穆尔州首府布拉戈维申斯克隔江相望。人们说,黑河就城市而言,有“三最”:是我国北部边境人口最多的城镇,是黑龙江上
最大的重要口岸,是我国北部高寒地带最冷的城市。
新闻采访团离开黑河不久,时任党中央总书记的胡耀邦来到黑河视察,由此边城黑河开始了新的征程,在改革开放大潮中名震中外。一路向北,黑河最美,不仅仅是新闻界名流的看法,来过黑河的文人墨客也对黑河盛赞不止。1991年北京电影制片厂编剧、作家陈瑞晴来黑河采风,走时留下6000多字的《黑河纪行》。在我们文艺部办公室里她兴奋不已地说,你们这里的天太高了太蓝了,北京无法比。这里的姑娘长的都很漂亮,个个像电影演员。她风趣幽默的话让我们哈哈大笑。
上个世纪八十年代,在黑河出生的著名作家、电视剧《渴望》的编剧郑万隆老师回到故乡黑河,在接受我们采访时,他对黑河表现出了深深的眷恋。他说母亲在黑河病逝,他7岁时离开黑河去了北京。故乡黑河自然风光秀丽,现在改革开放刚起步,未来一定会无限美好,上天给了黑河丰饶的物产,众多的河流,不富都不行。
上个世纪九十年代初,南京军区著名军旅作家朱苏进率一众军旅作家夜晚到黑河,我召集了十多位文学爱好者和他们连夜举行座谈,我们从文学阅读、创作谈到朱苏进的作品《射天狼》。朱苏进一众人表示走进白雪皑皑的北疆,顿时有了一种壮美之感,寒风劲吹雪花飘,龙江哨兵最雄美。遗憾的是后来没有看到他们描写黑河的作品。
一路向北,黑河最美。
黑河自古以来就赢得文人的美誉,瑷珲曾是一个丰饶、美丽而富有活力的边陲重镇,康熙年间曾当过内阁学士兼吏部侍郎的流人杨宜有诗为证:“绝塞寒云冻不开,全凭人来唤春回。儿童踏臂欢呼处,争看灯官上任来。”“赫赫前驱清道旗,青红皂肃两边随。朱标告示当街挂,新署头衔灯政司。”“倾城鼎沸闹秧歌,红粉新妆细马驮。不信使君有真妇,罗敷过处看人
多。”三百年前的瑷珲作为黑龙江将军府是多么耀眼。
而今日新月异的黑河更胜古时。春风吹过,满城一片粉红色,达紫香花香飘四溢,诱人陶醉。正可谓“春路雨添花,花动一山春色。”夏天阳光灿烂,龙江水波荡漾,鱼儿欢畅游玩,水中游泳健儿追逐江鸥,欲与鸟儿比高低,广袤无垠原野里的都柿、蘑菇、榛子呈现出勃勃的绿色生机,正是“日华川上动,风光草际浮”。秋天银霜来做客,“山明水净夜来霜,数树深红出浅黄。”满山遍野红叶黄叶耀人眼目,五花山如一幅厚重的油画让人遐思神往;冬天雪娃娃神驰入住,大街小巷一片银白色,整个城区宛如雪国,雪人、雪雕令人赏心悦目。“江山不夜月千里,天地无私玉万家。”“不知庭霰今朝落,疑是林花昨夜开。”你看黑河的冬季不正印证了诗人的想象了吗?
而奔流的黑龙江恰似一条白色巨龙,冬季寒地试车如同在龙脊上飞舞,冬泳儿女寒江独立展英姿,惊艳了南方众多游人。
黑河的四季,泾渭分明,春夏秋冬特色井然。黑河的山水是大自然赐予的风景如画的圣山圣水,它不是一个美那么简单就可以概括的。黑河的山水蕴含着一种天然的灵气,裹藏着人文风情,文官武将为这片热土描绘了太多的英雄故事。
一路向北,黑河最美。
到了黑河,你就会发现这里天高而明,地厚而平。
如果你不来黑河,必定是人生的一个缺憾,生命里少了一个体验北中国的经历。如果你是文人,不来黑河便缺失了一种冷色思维,你的作品可能会少了一点粗犷的感觉。如果你是商人,不来黑河你便失去了一次绝好赚钱的机会。如果你是游人,不来黑河便缺失了一种绝美的边塞风光的记忆,你的相机里遗憾地少了一种摄人心魄的冰雪奇缘。
没有任何理由再犹豫了,没有任何理由再彷徨了,情切切心匆匆地奔向黑河吧,涛涛的龙江潮,巍巍的兴安松,热情奔放好客的黑河朋友,已经备好美酒等待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