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村社一体”带领村民走出“幸福节奏”
——爱辉区瑷珲村的脱贫故事
“以前不管怎么干,家里都有外债,现在好了,有钱给媳妇孩子看病了,多亏土地入了合作社。”爱辉区瑷珲镇瑷珲村贫困户何鹏的妻子王俊英患有眼底黄斑病变,就读于武汉大学的女儿患有双侧颌骨髁突,一家三口仅靠54亩耕地维持生计。通过“村社一体”带动,去年他家获得土地分红6.7万元、小额信贷分红3500元、一次性创业补贴5000元、灵芝园区分红200元、光伏发电分红300元……掰着手指头计算着家里的一项又一项收入,何鹏的脸上堆满了笑容。
由于基础设施落后,自身造血能力差,2014年瑷珲村被确定为贫困村。自脱贫攻坚工作开展以来,瑷珲村按照精准扶贫要求,不断挖掘乡村潜力,释放振兴活力,探索出发展共谋、村社共管、利益共享的“村社一体”脱贫致富模式,由“输血扶贫”转向“造血扶贫”,全村24户贫困户全部加入合作社,2017年实现整村脱贫出列。
瑷珲村整合全村8030亩耕地统一流转,带头组建粮食种植合作社、灵芝种植合作社、农机合作社和家政服务公司;带领全村村民带资带地入股入社,进行股份制管理;因人因户确定发展方向,发展壮大村集体经济和脱贫致富产业,实现按劳分配、按股分红、兜底扶贫。
说起土地流转后的收益变化,瑷珲村党支部书记何纯良算了一笔账:“往年全村上百人忙活的活儿,土地流转后使用现代农业机械设备,仅用15人就能完成,剩下的劳动力可以在灵芝种植合作社等集体项目里务工增加收入。到了年底,每公顷土地多增收1000余元,加上合作社分红、务工收入等,去年村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1.3万元。”
为了让脱贫群众过上幸福美好的生活,实现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瑷珲村在实现脱贫摘帽的基础上,大力发展灵芝种植产业,打造了占地1万平方米、12栋大棚的灵芝种植基地。村党支部组建了坤珲灵芝种植专业合作社,并把灵芝种植基地设为扶贫车间,吸纳全村有劳动能力的贫困群众进行劳作,一年用工400余人次,带动贫困户及附近生活困难村民增收超5万元。
村党支部还以合作社的名义为有创业意愿的村民抵押贷款,激发贫困农户自我发展的内生动力。“多亏有村里的帮助我才能有这个小店,现在生意越来越好了,日子也过得越来越有奔头儿了。”王俊英一边在店里忙活着一边感激地说道。今年,王俊英的熟食店依托爱辉区发展“网红经济”的有利契机,利用抖音、快手等直播媒体,开通农村网红“带货直播”发展模式,推介自家传统满族食品和麻辣卤味,销量和收入都大幅增加。
村社一体化模式对全村土地进行了统一流转,使广大群众实现了“脚不沾泥、大把分钱”。村里建成了农机合作社机库厂房、1座50千瓦村级光伏电站、12个灵芝棚室,村集体经济资产积累突破316万元。去年,兴盛粮食种植合作社纯收入516万元,每亩分红642元;古城农机合作社纯收入50万元,每股分红1087元;村级光伏电站项目覆盖全村24户贫困户,管理维护由村“两委”无偿负责,电站20%收益纳入村集体专项扶贫资金,在带动贫困户户均增收300元的基础上,通过雇用有劳动能力的贫困户参与务工的形式,拓宽贫困户增收渠道;灵芝种植合作社承租村灵芝棚室,租金30%收益纳入村集体专项扶贫资金,在带动贫困户户均增收200元的基础上,通过雇用有劳动能力的贫困户参与务工的形式,拓宽贫困户增收渠道。通过不断努力,瑷珲村24户68名贫困群众,人均产业达3个以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