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要是群众需要的,就是我该做的
——记北安市杨家乡杨家村第一书记王建华
天还没亮,贫困户王凤华就起身到了自家的小院,东瞅瞅,西看看,脸上流露出一种说不出的喜悦: “这屋子都给收拾了,现在墙体也没缝了,墙也给粉刷了,窗户也严实了。党的政策就是好,做梦都没想到还有这好事。”
王凤华生活在北安市杨家乡杨家村大半辈子,原来的房屋由于年久失修,墙体、门窗出现缝隙和裂缝,在今年“两不愁三保障”问题排查中,驻村工作队对包括王凤华家在内的破旧房屋进行了维修。
发生在王凤华家的事情,只是北安市市场监督管理局驻杨家乡杨家村第一书记、驻村工作队队长王建华工作的一个缩影。在这位第一书记眼中,只要是群众需要的,就是他该做的。
位置偏僻,交通不便,村容破败,基础设施条件差,党组织软弱涣散,这是王建华初到杨家村时的第一印象。
为了吃透村情民意,王建华带着驻村工作队用近一个月时间走遍了全村每一户,把工作队的联系方式贴在每一家的墙上,告诉他们, “有困难找工作队”。这一个月工作队接待来访群众70多人,记录群众反映问题81条,并逐一进行梳理解决。村民说: “不管你能不能解决我们这些事,管咋的你听了、记了,像那么回事!”就这样,驻村工作队用真诚和行动赢得了杨家村村民的好感与信任。
王建华白天带领队员对村里贫困户的实际情况进行摸底调查,晚上就召开村“两委”、老党员和村民代表座谈会,集思广益,给贫困户“把脉问诊”,对症下药。
群众富不富,关键看支部;支部强不强,全靠领头羊。王建华决定把打基础、建阵地、抓班子、聚人心作为驻村工作的首要任务,通过发挥基层党组织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先锋模范作用,将党建与扶贫深度结合。王建华通过对村干部、老党员、村民代表的走访,向乡党委提出了村“两委”新班子的人选建议,并配合乡党委正式选出了新的村党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会计、委员,补齐了“两委”班子,找回了党员干部的精气神。
新班子成员有热情、有想法、有干劲,但是缺少经验。工作队联合乡党委对他们进行培训,同时建全村党支部工作制度,推动党组织活动的经常化、制度化。村“两委”定期开展“三会一课”和“主题党日”,督促党员找准自身思想、工作、纪律、作风上存在的问题。王建华说,打铁自身硬,党员带头不是只有学习好的叫带头,你种地种得好也是带头,你打扫道路扫得干净也是一种带头。村党支部开始真正发挥基层党组织应该发挥的作用,杨家村终于摘掉了党组织软弱涣散的帽子。
有了硬班底,王建华趁热打铁,为杨家村“量体裁衣”设计产业项目,农家菜园、家庭养殖业干起来,光伏项目搞起来,温氏猪场项目、黏玉米种植项目、竹柳种植项目纷纷上马落实。菜园子里种植苦瓜,酿造苦瓜酒,每户每年增收300元;设置光伏看护员每月工资300元,光伏产业收入按照多劳多得进行分配,最少的每年可以分红1500元左右;联系天津一家公司合作黏玉米种植项目,公司为贫困户提供种子,8月末开始回收,实现每亩增收3000元左右;鼓励贫困户利用庭院养殖各种畜禽,年底王建华与市里餐饮协会和一些食堂联系帮助村民销售小鸡和大鹅、土豆干等产品,实现销售额近20万元;温室猪场项目平均每户增收300元;竹柳项目落地,村里免费给贫困户种上竹柳篱笆,由贫困户来进行管护,今年参与的贫困户每户将收入1200元。
2019年,杨家村新修两条水泥路,两条田间路整修、加宽,修整水毁涵洞27个,基本农田排水沟700米,村里排水沟2400米,改造自来水管线4000余米,组织贫困户参与植树1.2万棵。杨家村贫困户全部实现脱贫。
在王建华的努力下,杨家村的水泥路多了,泥草房少了,村里卫生好了,路边的花草树木多了,村民脸上的笑容越来越美了,一幅新农村画卷正在徐徐展开。“这些事儿都是我作为第一书记应当为村民做的,今后,我将更加尽职尽责,把自己当成村里的一员,把村民当成自己的亲人,在调整产业结构上做文章,争取带着全体村民共同致富。”王建华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