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平凡岗位上书写挚诚人生
——记全市首届敬业奉献道德模范徐诚植
这是一个平凡的岗位,因为守护国门而引人瞩目;这是一名平凡的警察,因为执着和坚守而成就自我。
徐诚植,黑河出入境边防检查站执勤三队副队长,从警20年,以对党、对人民的无限忠诚、热爱,对事业的执着追求,把满腔热忱全都奉献给自己所热爱的国家移民管理事业,在平凡的岗位上做出了不平凡的业绩,2009年至2012年连续三年荣获公安部“提服先进个人”,2012年荣获三等功一次,2015年荣获公安边防部队岗位练兵先进个人,2016年荣获黑龙江省青年岗位能手,2017年荣获公安部边防管理局口岸防回流先进个人、黑龙江省技能练兵暨实战化练兵先进个人、黑河市青年岗位能手,2018年被原黑龙江边防总队评为“改革强警先进个人”。
“穿上这身警服,就意味着要比别人奉献更多,甚至流血和牺牲。”在疫情防控期间,徐诚植总是冲在口岸执勤工作最前线,他还放弃休息时间积极参加志愿服务,累计排查居民700余户,防控点值守500余小时。前两年,由于和徐诚植搭班子的教导员在部队改革前转业了,从此,他自己带领一个队,一带就是一年半,根本抽不出时间休息,更谈不上照顾家。夏天是最繁忙的时候,每天5000余名出入境旅客通关,徐诚植“每天用脚底板的酸和痛,丈量自己在国门线上的运动量”。去年8月,因为身体疲惫免疫力下降,徐诚植患上肺炎,为了赶上每天7点30分的勤务,他只好从医院开药,然后找认识的诊所凌晨五六点钟为他打针。
“如何以旅客满意为落脚点,营造优质高效的通关环境,如何以便民出行为出发点,主动融入发展口岸大局。”这是徐诚植想得最多的,也是实实在在做得最多的。一次,一对中国籍父子要从黑河口岸出境到俄布市,由于父亲记错了客船出境航班时间,赶不上末班中国船。因为孩子第二天上午9点前必须到布市国立师范大学报到,他们找到徐诚植求助,徐诚植急忙找到外轮代理公司经理把情况说明,并一起联系俄罗斯船长,大家反复磋商特事特办,最终让这对父子乘俄罗斯船顺利出境。
多年的边防检查,徐诚植积累了许多宝贵经验,练就了一双“火眼金睛”。从检查员到执勤队负责人,徐诚植累计查获违法违规人员30余人次,凭着敏锐的洞察力先后排除犯罪嫌疑人员20余人,阻止犯罪嫌疑人员入境16次,竖起了黑河口岸“安全高压网”。
徐诚植刻苦钻研业务知识,即使担任科队长以后也从未放松过学习。他坚持边学习边做笔记,一有时间就拿着“小本本”反复看,现在他的“小本本”已经有30多本,他能熟练掌握常遇的10余个国家20余种护照、30余类签证的防伪特征以及查验方法。
徐诚植始终牢记在口岸工作,就代表着国家形象。在执法执勤中,他认真履行“一岗双责”责任制,要求队里民警做到的,自己首先做到,要求民警不做的,自己坚决不做,他自觉抵制不正之风,严格执法,秉公办事,多年来,他自己和所在执勤队的民警没有出现任何违法违纪和不廉洁问题,执勤三队在徐诚植的带领下,2017年被评为原黑龙江公安边防总队执法标兵先进单位,2019年荣获黑河市青年文明集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