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北网黑河06月02日讯 5月29日,我市首批45名社区矫正服刑人员佩戴上电子腕带和定位手机,这标志着我市司法行政部门参与研发的“黑河市社区矫正数字化管理系统”试点运行,黑河率先在全国开启社区矫正新模式,创造了“黑河模式”,开创了国内先河。
据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心理学教授、二级警监张振声介绍,对社区服刑人员采取定位手机和电子腕带相互绑定合一的监管模式,并将国家级研究课题——社区矫正人员心理行为与神经生理评价系统应用到社区矫正工作中,处于国内社区矫正工作领先地位。这套数字化管理系统的应用,是司法改革、刑罚执行改革和刑罚执行管理的需要,不但能大幅度提高工作效率和执法规范化、科技化水平,更将从根本上防止脱管、漏管、虚管等现象发生,最大限度地预防和减少违法犯罪的再发生。
十八届三中全会以来,我国民主法制建设不断向前推进。为更好地对社区服刑人员进行科学有效管理,使之尽快回归社会,我市司法行政部门进行了积极有效探索。2013年初,在司法部和省司法厅的大力支持下,我市司法行政部门与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和北京秀天心理及行为预防医学研究中心等相关科研机构合作,经过2年多的设计、调试,成功研发了“黑河市社区矫正数字化管理系统”。该体系综合运用了计算机技术、地理信息技术、卫星定位技术、移动通信技术、犯罪心理学评测、社区矫正大数据库等技术,主要包括基本信息管理系统、风险等级评定系统、行为表现评估系统、通信定位监管系统、电子地图系统等五个系统。通过定位手机和电子腕带相互绑定、建立社区服刑人员数据库档案、全程全员实时监督管理等先进手段,准确管理定位社区服刑人员的心理动态、活动轨迹和行动规范,运用适用前评估、管理等级评定、警告提示、数据分析统计等功能,避免“人机分离”等监管难题,为法院审判前调查评估、确定管理等级、判断适合社区矫正人群类别及测定整个区域犯罪走向提供科学依据。预警执法人员可以及时对社区服刑人员可能出现的再犯罪行为进行提前干预。
据了解,这套系统先期在爱辉区和孙吴县进行试点运行,一个月后将在全市全面上线运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