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在黑河挺好的
——外来务工人员的春节故事
随着春节悄然临近,节日的氛围日益浓厚,家家户户忙着置办年货,空气中弥漫着喜庆与温馨。然而,在城市的各个角落,还有一群远离家乡的外来务工人员,这个春节他们放弃返乡与家人团聚,选择坚守岗位,用自己的辛勤与汗水,为黑河的发展贡献着力量。记者近日采访了三位外来务工人员,听听他们的春节故事,感受那份藏在心底的乡愁与对未来的期许。
异乡路上的春节坚守
清晨的第一缕阳光还未完全驱散夜色,王前伟已经整装待发,准备开始新一天的忙碌。27岁的他来自河南周口市,一年前来到黑河做快递员。春节期间,快递量激增,王前伟选择坚守岗位,将一份份承载着亲情与祝福的包裹送到千家万户。
图为王前伟怀揣责任,保证每一件快递安全送达。
“春节期间,网购年货的人特别多,我们的工作量比平时增加了很多。”王前伟一边整理着手中的快递,一边向记者介绍。尽管工作繁忙,但他始终保持着微笑,用专业和热情服务着每一位客户。“虽然不能与家人共度春节,但能为他人送去温暖,我觉得自己的工作特别有意义。”
“我的父母都已经不在了,每到春节我都会特别想念他们。”王前伟的声音有些低沉。他告诉记者,小时候,春节是他最期待的节日,可以穿上新衣服,吃到妈妈做的美味佳肴,还可以和爸爸一起放鞭炮。然而,随着父母的离世,春节对他来说更多了一份孤独和忧伤。
在忙碌的间隙,他会拿出手机,翻看家人的照片,那份对家的思念如同潮水般涌上心头。但他知道,自己不能停下脚步,因为还有更多的人在等待他的服务。“新的一年里,我要更加努力工作,多赚钱,让生活变得更加美好。同时,期待能和女朋友走入婚姻殿堂,在黑河安家落户。”王前伟说。
舌尖上的家乡记忆
在市区百年家宴生日中餐厅的后厨,炉火正旺,菜肴飘香。这里,是范纪良春节期间坚守的“战场”。来自河南的他,以精湛的厨艺,为无数食客带来了春节的美味与温暖。
图为范纪良精心烹饪美味佳肴
连日来,百年家宴的生意愈发火爆。范纪良的双手在锅碗瓢盆间熟练地穿梭,每一道经过他精心调味和烹饪的菜肴,散发出诱人的香气。“春节是家人团聚的时刻,希望通过我的厨艺,让更多的人在这里找到家的感觉。”尽管自己无法与家人团聚,但范纪良希望通过自己的努力,让每一位走进餐厅的食客都能感受到家的温馨。
谈及春节的期待,范纪良的眼神中流露出一丝落寞。“其实,我最期待的就是能和女儿一起度过这个春节,一起吃一顿热腾腾的年夜饭。”然而,由于女儿远在他乡工作,自己也因工作忙碌,他与女儿已经有数个春节未能团聚。范纪良说,女儿就是他最大的牵挂,虽然相隔千里,但他们的心始终紧紧相连。
社区里的温情守护
随着春节的临近,温馨社区离退休党支部书记渠敬顺越发忙碌起来。春节期间,他们将组织一系列丰富多彩的庆祝活动,让远离家乡的居民们也能感受到节日的氛围和社区的温暖。
图为渠敬顺在和居民唠家常
渠敬顺来自江苏省丰县,20多年前来到黑河,从此便在这里扎根。自2017年退役后,便全身心地投入到为社区建设中。“春节期间,社区的工作很繁忙,我们要协助社区工作人员服务好居民,确保大家能够过一个平安、祥和的春节。”渠敬顺告诉记者,“虽然我不能回老家过春节,但看到居民们脸上洋溢着幸福的笑容,我感到很满足。”
提及春节的记忆,渠敬顺最难以忘怀的是母亲做的红烧鲤鱼。“每当想起我妈过年做的红烧鲤鱼,就仿佛回到了家乡的小院,和家人一起围坐在餐桌旁,享受着那份难得的团圆时光。”渠敬顺的话语中充满了对家的深深思念。他告诉记者,他很想念家乡的亲人,尤其是年迈的母亲。由于工作原因,无法经常回家探望,这让他感到很愧疚。但不知从哪一刻起,时间刷去了他身上的彷徨,变成了对他乡的坚守与热爱。
“在新的一年里,我将以全心全意提供更高效、更便捷、更有温度的服务为目标,努力提升社区居民的生活品质和幸福感。同时,也希望今年能够有机会回家乡,多陪陪家人。”渠敬顺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