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天更蓝水更清土更净
——爱辉区持续用力打好打赢污染防治攻坚战
爱辉区坚持以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为指引,秉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理念,保持力度、延伸深度、拓展广度,协同推进降碳、减污、扩绿、增长,坚决打好打赢污染防治攻坚战,推动环境治理成效持续好转,人民群众对生态环境获得感、安全感和幸福感不断提升,先后荣获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中国天然氧吧、2023深呼吸生态旅游魅力名县等一系列荣誉称号。
“点面同防”推进蓝天保卫战
大气环境质量持续向好
爱辉区坚持从发展大局认识、谋划、推动大气污染防治,全力做好散煤污染治理工作,提前两年完成建成区燃煤小锅炉淘汰改造任务,投资1100万元实施完成瑷珲镇、西峰山乡、七二七林场等15家单位清洁能源供暖示范项目,每年可节省燃煤3000吨,减排二氧化碳8000吨、二氧化硫48吨。2019年至今累计投入2.4亿元提升森防能力,取得连续35个防期未发生重特大森林火灾和15个防期零火灾的历史性成绩。全力做好秸秆禁烧管控和综合利用,秸秆综合利用率达95%,连续五年实现秸秆“零点烧”,城市空气环境优良天数比例持续保持全省第一,爱辉区获评2023“美丽中国·深呼吸小城”,瑷珲镇获评“美丽中国·深呼吸乡镇”。
“水岸共治”推进碧水保卫战
水环境质量稳中有升
爱辉区全面推行河湖长制,统筹水资源、水环境、水生态治理,2023年以来各级河长开展巡河1.14万次,依托中国瑷珲国际汽车营地打造“河长制主题公园”,2022年度河湖长制考核排名全市前列。持续推进河湖“清四乱”常态化规范化,加强小微水体和入河排污口排查整治,国省控断面水体保持Ⅲ类以上,10个集中式生活饮用水水源地水质达标率100%,辖区范围内无黑臭水体。连续16年开展渔业增殖放流活动,累计投放鱼苗4344万尾,从源头上加强水生生物资源养护,有效调节补充水体生态结构。编制《爱辉区农村生活污水治理专项规划》,整合各类资金1.2亿元,大力推进建制镇和农村污水处理设施及管网工程,农村生活污水治理率提高至50.56%,排名全市第一。238处河湖岸线问题图斑全部整改销号,高效完成2023年度15条河流健康评价工作,总体进度排名全市第一。
“表里并重”推进净土保卫战
土壤环境质量保持稳定
爱辉区深化土壤、农业农村、地下水和固体废物污染防治,完成国家土壤污染治理与修复技术应用试点项目和省土壤污染防治试点项目调查评估,重点建设用地安全利用率达到100%。投资近1亿元,新建、改造提升高标准农田8.9万亩,创新打造黑土耕地保护利用示范区。投资1624万元对55条侵蚀沟进行综合治理,有效防止水土流失问题发生。大力推动减肥增效,增施有机肥耕地面积10万亩,示范推广大豆根瘤菌剂面积26.34万亩,畜禽粪污资源化利用率达84%,建成农药包装废弃物回收站点217个,农药包装废弃物回收处置率达96%,高于省定指标6个百分点。深化农村生活垃圾治理,设立垃圾中转站5个、分拣站73个,持续完善“户分类、村收集、乡镇转运、市处理”的农村生活垃圾一体化清运模式,农村生活垃圾有效治理率达10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