激活“强引擎”,扩总量、强信心;打造“新样板”,添动力、强肌体;聚焦“关键点”,优服务、强保障;构筑“新高地”,促便利、强创新;加快“挖潜力”,助上市、强管理;撑起“保障伞”,保民生、强合力……刚刚过去的2023年,我市多维发力引金融“活水”向实而行,全市金融机构总资产和主要业务保持稳健发展势头,服务实体经济质效继续提升,为区域发展贡献了金融力量。
全市金融系统实施稳信贷增长专项行动,持续提升金融机构首贷续贷服务能力和新市民金融服务便利性,积极落实普惠小微贷款阶段性减息政策,确保“应减尽减”。建立服务中小微融资顾问机制,推行主办银行制度,“一企一策”提升金融支持有效性。全市金融机构人民币各项贷款余额574.3亿元,同比增长14.6%。
我市金融部门充分发挥再贷款低成本资金撬动作用,引导金融机构运用支农再贷款、再贴现等货币政策工具,持续推动金融赋能乡村振兴。截至去年12月末,累计发放再贷款22.17亿元,同比增长10.79%;其中支农再贷款累放额位居全省首位。开展金融支持稳粮稳豆专题调研,推动“再贷款+大豆粮食预期收益质押贷款”“农业大数据+金融科技”等产品模式在辖区全面落地。辖区金融机构推出五大类14项农业金融创新产品,其中,黑河农商银行“百惠·大豆贷”专项贷款产品在辖区全面推广,累计发放大豆种植领域贷款41.83亿元,为生产经营主体节省利息840万元。
我市建立起小微企业服务新机制,人民银行黑河市分行、市财政局、金融监督管理总局黑河分局联合印发《小微企业“三码一通”网格化金融服务工作方案》,布设“金融政策码”“贷款申请码”“金融服务问题反馈码”,开辟绿色通道,提高审批效率,提升金融服务获得感。银行机构累计对接小微企业909户,发放贷款9.1亿元,实现全市小微企业金融服务全覆盖。
为了增强金融产品和服务创新能力,提高对俄人民币结算能力,人民银行黑河市分行指导银行机构把握政策机遇,简化跨境人民币结算流程,推动更多涉外企业纳入全省跨境人民币结算优质企业名单,为企业提供“业务咨询-政策解读-配套服务-业务办理”全流程服务,持续推动跨境人民币结算量稳步提升。2023年,全市跨境人民币结算量68.08亿元,同比增长48.33%,跨境人民币占本外币结算比重91.52%,位列全省首位,是全省唯一突破90%地市。结算量位列全省地级市第二位。
我市全面落实“紫丁香计划”,积极吸引优质企业纳入拟上市后备企业资源库管理,组织银行机构深入走访企业,了解企业融资需求,解决企业融资难题。制发《黑河市中小企业在区域性股权市场“专精特新后备板”上市挂牌工作实施方案》,推动优质企业在区域性股权市场挂牌上市。
我市金融部门积极组织开展“保险+期货”业务培训暨中小企业融资培训活动,进一步增强企业及农业经营主体对“保险+期货”政策的认识,为“保险+期货”项目推广奠定坚实基础。市财政局积极组织爱辉区财政、农业农村等部门加强与中信期货、大地财险对接,我市首单生猪价格“保险+期货”项目正式落地,并为养殖户顺利实现理赔,有效稳定养殖户养殖收益,规避风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