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好高标“良”田 筑牢粮食“耕”基
——爱辉区本年度高标准农田总建设任务基本完工
随着低温来袭,在爱辉区东北黑土区,高标准农田的施工建设也迎来了本年度最后的冲刺,7.12万亩年度计划的高标准农田总建设任务进入收尾阶段,基本完工。
图为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收尾阶段的施工现场
12月20日,大雪覆盖的黑土地上,挖掘机在近零下30摄氏度的低温天气里进行着紧张的施工,在爱辉区四嘉子乡卡伦山村的农田地里,一段长3公里、宽5米的机耕路施工项目,正在进行最后的冲刺。作为粮食生产的重要黑土区,今年,全区计划的7.12万亩高标准田总建设任务,也全部进入收尾阶段。
爱辉区是我国重要的商品粮基地和大豆生产基地,2023年,全区承建高标准农田建设任务共计8.9万亩,其中涉及瑷珲镇、四嘉子乡、西岗子镇和坤河乡。今年,爱辉区遵循突出重点、集中连片、产业融合、科技支撑的原则,优先发展“两区”范围内、急需抗旱排涝区域、国家级和省级科技示范区和调结构特色产业的农田,通过水沟工程、田间路工程、农田防护和生态环境保护工程,积极推进高标准农田建设进程。目前,今年承建的8.9万亩高标准农田建设任务已经完成80%,剩余工程计划于明年4月份开工,9月完成项目竣工和验收。
“一块田”,见证着丰收的来之不易。2020年以来,爱辉区共建设高标准农田项目12个,新增高标准农田30万亩,以“修路、筑渠、引水”等为重点建设内容的高标准农田建设,通过提高耕地抗旱防涝、蓄水保墒能力,确保丰收且地力持续提升。“今年,爱辉区高标准农田建设是近年来争取力度最大的一年,项目总投资达到了9910万元。”爱辉区农业综合开发服务中心副主任徐可介绍,近年来,爱辉区高标准农田建设力度逐年加大,从2020年的3.3万亩,到2021年的4万亩,再到今年的8.9万亩。作为黑龙江粮食主产区之一,今年爱辉区农作物播种面积199.83万亩,预计全年粮食总产量达到50万吨以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