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飞跃”千里沃野“淘金”
——北安飞跃村推动农机跨区作业规模化产业化品牌化发展
每到麦熟时节,正是北安市通北镇飞跃村“麦客”走四方“淘金”的时候,也成就了飞跃村“龙江农机跨区作业第一村”的美誉。
图为今年5月,飞跃村农机跨区作业大队的农机手们整装出发。
5月,全国各地陆续进入“三夏”大忙时节,飞跃村农机手大规模跨区作业随之全面展开。5月10日,北安市通北镇的马路上,一辆辆载着收割机的卡车,满载着丰收的希望和队员们幸福小康的梦想,踏上了今年跨区作业的“淘金”之路。这些农机出发至湖南后融入全国机收小麦作业大军,在湖北、河南、山东、河北等地的田间地头大展身手,成为收割的生力军,再一路向北征战“三夏”小麦机收主战场。
图为今年5月,飞跃村农机跨区作业大队的农机手们整装出发。
十月的北安,大地一幅喜庆的丰收图景。飞跃村广袤的田野上,从内蒙古一路东征转战回乡的跨区域作业队无缝衔接投入秋收,农机手熟练地驾驶着收割机在田间来往纵横,收割、脱粒一次性完成。飞跃村村民李洪春是一位拥有20多年经验的农机手,他告诉记者:“我们每年跨区作业要持续四个月左右,每台机器一年两季下来能赚个七八万元。而且有家乡政府做后盾,心里感到特踏实,干劲儿也更足了。今年又是丰收的一年。”
通北镇坚持以市场为导向推动农机跨区作业转型升级,从散到聚、由小到大、从省内向省外不断蓬勃发展。农机服务跨区作业拓展了市场、扩大了地域、提高了收入,促进了机手增收。飞跃村村支书高明雪介绍说:“农机跨区作业大队是通北镇飞跃村的‘一村一品’特色产业项目,至今已有20多年的历史,赶上了这几年农业大发展的好光景,队伍从最初的十几名农机手扩大到现在400多人,设备逐年翻新。作业大队名气不胫而走,已经成为南方夏收、北方秋收时农民邀请的常客。”
随着作业队伍不断壮大,不仅富了一方农民,也帮助各地农作物实现适时收获,为保障粮食安全和助推乡村振兴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撑。近年来,飞跃村农机跨区作业大队发展成为由230余台现代化收割机、400多人组成的专业化跨区作业队伍,全年作业区域遍及国内六省一区,作业里程达4000余公里,年收入达3200万元,实现纯收入1500万元。
为进一步延伸农机跨区作业产业链条,今年9月,飞跃村实施了跨区作业机车机库项目,投资50万元新建了可容纳44台收割机的机车库房,解决了收割机停放难和缺乏检修场地的短板。同时,积极搭建信息平台,围绕跨区作业和收割机市场行情等信息优势,在飞跃村新风屯组建了黑龙江省农村最大的二手收割机交易市场,年交易量1000余台,交易额达5000万元。明年,村里将谋划收割机车库二期扩建项目,建成后可增加机车停车位150个,由单一的跨区作业逐步向收割机运输、交易、维修业务拓展,让“小农机”衔接“大市场”,加快推动农机跨区作业规模化、产业化、品牌化发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