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些年,我们追过的风筝
——读《追风筝的人》
《追风筝的人》我是一口气读完的,十个小时的阅读毫无倦意,这简直令人惊讶!胡赛尼,这个美籍阿富汗裔作家将故事娓娓道来。吸引我的不仅是阿富汗这座被战火吞噬的城,今夕与昨日的对比,更有阿米尔和父亲两代人背负心灵的债务,努力救赎自己,直击人性的灵魂拷问。故事一点点将人代入,像新鲜的草莓,顶着晨起的露珠,甜中带着些许酸苦味。那些漆黑的漫漫长夜,哈桑勇敢而又忠诚的目光;阿米尔在面对和逃避之间的纠结与救赎;美丽宁静的喀布尔城,被战争和枪声烙下痛苦忧伤的印记;多年以后的不离不弃。
《追风筝的人》讲述的是成年以后的阿米尔重回故乡的回忆。阿米尔是一个阿富汗富家男孩,和他家仆人之子哈桑是童年的伙伴。纯洁善良的哈桑对阿米尔少爷无条件地忠贞。然而,在举行阿富汗传统风筝节比赛的一个冬天,阿米尔在哈桑为他去追风筝时,亲眼目睹哈桑被阿瑟夫等三个坏小子欺凌强暴,出于怯懦,他选择了逃避和沉默。为了掩饰自己的不安和懦弱,为了不至于每天见到哈桑时良心受谴责,阿米尔选择了更残酷的方式:诬陷哈桑偷了他的手表和一些钱,迫使哈桑离开。多年来,阿米尔一直背负着良心的债务,罪恶感时常折磨着他,直到战火开始焚烧这座城市,他和父亲辗转逃离阿富汗。26年后,已在美国定居的他重新回到魂牵梦绕的故乡喀布尔,所有的记忆如开了闸的水,汹涌热烈却又饱含苦涩。他决定做回真正的自己,却发现一个惊天的秘密,原来哈桑竟是他同父异母的兄弟!他的父亲和他一样,在种族声誉和血统巨大的十字架下,不敢承认自己的私生子,同样背负心灵的债务。最后,阿米尔勇敢地面对了阿瑟夫,带回了哈桑死后留下的儿子索拉博……这是一个感人至深的故事,作家胡赛尼以温暖细腻的笔法勾勒人性的本质与救赎,读来令人荡气回肠。
不得不说,胡赛尼是个会写故事的人。不是将食物硬塞给读者,而是让故事情节和心理描写充满诱惑,贴近人心,引领读者一直往深处走去。这部小说有两条关于背叛与救赎的线索,一明一暗。明的线索是成年的阿米尔重回故乡阿富汗,为童年的背叛赎罪;暗的线索则是阿米尔的父亲也是一个背负谎言而生活的人,他和仆人的妻子生下了私生子哈桑。他为了自己的名声,不能也不敢和哈桑相认,一辈子活在自责中,他也在期待获得救赎。他施舍食物给街头的穷人,建了恤孤院,把钱给有需要的朋友……在少年阿米尔心里,父亲的形象正义、高大,是真正的男子汉。然而,藏着的秘密像不能承重的瓷器,一个一个被击破,最终,在阿米尔勇敢的行动中,读者看到两代人完成了自我救赎,获得心灵安顿。
“为你,千千万万遍”,这句话在文中与扉页重叠出现,像彩虹、像闪电,更像利剑,为救赎完成了最后的祷告词,再一次直击人心。哈桑,那个在刺骨冷风中奔跑追风筝的孩子,哪怕自己受到身心伤害,也用全部忠贞守护着阿米尔少爷,直到死,还保护着阿米尔的家园。这份情谊至深至重。“为你,千千万万遍。”这句话,哈桑对阿米尔少爷说过,阿米尔又对哈桑之子索拉博说过。这是一种爱的守护和传递,美好而又神圣,而这句话所出现的场景,像小河涓涓流淌,那么自然、清澈、透明。这句发自心底的声音,令人动容。而这样真挚的情谊,无悔的付出,有一人值得你为之千千万万遍,有一人为了你而千千万万遍是多么幸福!
从“为你,千千万万遍”,可以想见,我们至亲至爱的父母,相濡以沫的爱人,一奶同胞的兄弟姊妹,患难与共的朋友……这世上深沉的大爱,自我们出生开始,就始终伴随、润泽、护佑着我们,并且永久地在感恩的土地上生长。
是的,我们每个人心中都有一个风筝,都有不能抵达的完美。阿米尔及其父亲的救赎之路,是亲情、友情、忠诚、背叛、人性的弱点与自我救赎相互碰撞,给人留下的余味与思考。只要能够沉下心来阅读,都会被其中直指人心的情感打动,也会从中折射出自己在黑暗中的心绪。比如伤害人时的快意和犹疑;说谎后的愧疚;面对不义时不敢制止的懦弱;失去亲人时的悲伤孤独;不敢担当时的自私推诿;以及时常涌上心头的自责、自卑和冲动纠结……这样的情感会随时涌上来,绑架你的思维,在深夜搅扰你的睡眠,没有任何的虚伪做作,是人在寂静时最私密的扪心自问。胡赛尼将人性的真实刻画得近乎残酷,却又那么贴近,刺痛而又倔强地存在。正如书中所说“许多年过去了,人们说陈年旧事可以被埋葬,然而我终于明白这是错的,因为往事会自行爬上来。回首前尘,我意识到在过去二十六年里,自己始终在窥视着那荒芜的小径。”它在告诉我们:人要谨慎自己的言行,要永远保持诚信、善良和忠诚,如果因为人性的弱点而犯下了错误,就要勇敢去面对,像阿米尔一样,纠正和救赎。
也许故事的结局并不完美,也许有些许苦涩与酸楚,也许,一千个人眼中,就有一千只风筝。然而,我们每个人都是追风筝的人,在追逐的过程中体会着生活的美好、友情的可贵、爱情的甜蜜、成长的快乐、生命的短暂,抑或像小说中一样,获得救赎的轻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