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黑河市城区机场路有一片被红墙琉璃瓦围墙圈起来的红彤彤的楼房厂区,这里就是曾经远近闻名的黑河啤酒厂。它已经解体十几年了,等待房地产开发商征地拆迁。凡是路过这里的人们都喜欢翘首瞭望一下厂区那栋大红楼和仿古大红门楼,似乎透过关闭的大门还能嗅到啤酒的芳香。
如今的黑河啤酒厂
据《爱辉县志》记载,民国十三年(1924年)2月,黑河资本家武慎斋出资2.8万元建立了龙江“比瓦”厂,是县内最早生产啤酒的厂家。该厂主要设备有蒸锅一台、清水机一台、凉盘一个、发酵桶两个、“比瓦”桶两个。主要生产白啤酒、黑啤酒,附带生产汽水、格瓦斯。日生产啤酒2000瓶、汽水800瓶。继龙江“比瓦”厂之后,黑河资本家傅汝官又在黑河建立了一个永田“比瓦”厂,年生产黑、白啤酒5万瓶左右。这两个厂都在1945年停业。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1958年黑河制酒厂曾用冷却发酵法生产啤酒,因质量不过关,不久即停产。1979年4月,由省、地、县投资100万元建设的年生产能力为1800吨的黑河啤酒厂动工筹建,同年9月11日正式投产,当年生产“魁星”牌11度啤酒110吨。在改革开放政策引领下,工厂的各种机械设备日趋完善,生产能力不断提高,经济效益越来越好。从1980年到1983年,省、地、县三级财政先后投资77万元,将原二层的糖化楼扩建为五层,修建了200平方米的麦芽车间、80平方米的侵麦槽,增加了发芽箱和6.5吨的糖化锅、过滤锅、蒸沸锅,连同原有的前酵池达16个。有前酵锥形罐8个、后酵罐46个、后酵锥形罐12个,10万大卡的冷冻机2台、12头灌装机1台、24头自动灌装机1台、2吨/时的锅炉3台,形成了年产5000吨的设备能力。1983年生产11度“魁星”牌啤酒3500吨,产值120万元,实现利润20.1万元,上缴税利45万元。1994年,黑河啤酒厂实行股份制改革后,生产能力提高四倍,利税增长三倍,多个产品获得省部优奖。1995年8月,由黑河监狱自制琉璃瓦建造的牌坊式大门、院墙和一栋办公楼、职工食堂,使厂区面貌焕然一新。随着经济效益蒸蒸日上,凡是从这里过往的车辆、人员都被这座红彤彤的牌楼和大楼所吸引,能在啤酒厂工作是一件自豪的事。我的战友韩金涛、贺宝林就是被市退伍军人安置办公室分配到该厂工作的。
黑河啤酒厂后酵设备
从黑河啤酒厂门卫李振生给我提供的电话簿上看,该厂内设发酵车间、糖化车间、灌装车间、冷冻车间、瓶库车间、锅炉车间、电工车间、办公室、化验室、销售科、销售车队、装卸队、收发室、食堂等,有职工125人。
据1984年春进厂工作、1993年调出该厂的战友韩金涛介绍,上世纪八十年代初期,由于整个东北地区都不种植大麦,必须从新疆维吾尔自治区购置大麦回来生产啤酒,可以说成本很高。生产啤酒大致经过五道程序,也就是从五个车间流水线走过,工艺比较复杂。
第一道程序是麦芽车间。大麦购回后,按生产批量送进麦芽车间侵麦槽里发成芽,需要一周的时间,然后再除掉生出的芽,保留下纯麦粒;第二道程序是糖化车间。设在啤酒厂大红楼二楼,这里有一个直径约五六米的大球形铝罐,这就是糖化锅。把大麦粒、啤酒花、大米投入糖化罐里用锅炉房烧出的水蒸气再经过过滤锅、蒸沸锅,在沸腾的热气中蒸煮若干个小时,把蒸出来的汁送到前酵车间,剩下的就是酒糟了;第三道程序是前酵车间。前酵车间是一个位于三楼和四楼封闭式的两个大车间,里面有16个前酵池、8个前酵锥形罐,蒸煮出来的汁放进这些设备中进行为期半个月的发酵,发酵出的啤酒沫子有一米多高,十分壮观;第四道程序是后酵车间,车间在一楼,里面有46个后酵罐、12个后酵锥形罐,用两台10万大卡的冷冻机生产氯气制冷,再制成生啤酒。这个车间后期改造安放在厂区西北角位置,现在已破损不堪;第五道程序是灌装车间。在一楼一个很大的车间里,开始是人工灌装压盖,后来改为机械自动化灌装。灌装后的啤酒码到一个大铁槽子里,加上沸水灭菌消毒处理。最后捞出来贴上商标,进入成品库准备销售。除这五大车间外,还有化验室、冷库、机修、电工房、锅炉房、销售科等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当时,啤酒厂有一个啤酒酿造工程师叫张贵昶,他是技术权威人物,毕业于大连理工大学,专门学习啤酒酿造专业。他是黑河市唯一的一个学习啤酒酿造专业人才,开始担任厂技术员,后来担任该厂主管技术的副厂长。
黑河啤酒厂麦芽、糖化、发酵、灌装、冷冻车间主楼
上世纪八九十年代,黑河啤酒厂全体员工牢固树立了“厂兴我荣、厂衰我耻、玉损俱损”的观念和“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思想,学习深圳的“时间就是生命,效率就是金钱”的理念,以厂为家、以厂为荣,发扬工人阶级主人翁精神,像爱护自己的眼睛一样爱护自己的企业,干部工人团结一心,为企业发展作贡献。
黑河“魁星”牌啤酒问世后备受消费者欢迎,除销售到黑河本地和附近县、市市场以外,生啤酒更受到人们的青睐。每到夏季就是啤酒销售旺季,黑河啤酒厂销售科按照消费者的需求量,把生啤酒用氧气瓶和铁桶、铝桶灌装后(这种桶老百姓戏称为“小鸭子”)运送到黑河饭店(后改名为黑河餐厅)、大众饭店、回民饭店、站前饭店和黑河北方宾馆、北港宾馆、海兰旅社以及各个大车店、商店、食杂店。不同群体的人员下班后或周末、节假日就相约来到饭店聚餐畅饮啤酒。两个服务员给抬上来一大铝盆或铁盆盛装的生啤酒,足有15-20斤重,再端上来一大摞2号瓷碗。喝到高兴处,一大盆生啤酒一扫而光。
那时,个人家也经常买啤酒,有的是自己喝,有的是招待客人喝。每家备个5-10公斤塑料桶,让大一点的男孩子骑自行车去商店或供销社买一桶回来,一斤生啤酒7角钱,如果直接去啤酒厂批发是5角钱,瓶装的1.2元钱一瓶。
上世纪九十年代的黑河啤酒厂
随着时代的发展和技术的进步,其他新兴啤酒品牌相继出现,“魁星”牌啤酒逐渐退出历史舞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