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岁寒知松柏”,从古至今松树都被人们寓以高洁的品格。在瑷珲一带的莽莽林海和广袤大地上,既有巍然耸立、四时常青、独树一帜的红松、樟子松等,又有高大挺拔、春绿秋黄、随季节变化的落叶松。
民国九年《瑷珲县志》记载:“有意气松,栋梁之材也,历久如新,不腐朽,龙江右岸崇山密林,松茂如麻,高及十数丈,几人不能合抱者比比皆是;樟气松,可做柁梁并锯板。”“意气松”即落叶松,“樟气松”即樟子松。《黑龙江外记》记载:“松有果松、杉松、油松数种”,《盛京通志》进一步详释:“松,按本草有二针、三针、五针之别。土人以结子者呼为‘果松’,无子者为‘沙松’,脂多者为‘油松’。”《北缴游记》记载:“山中多产之木,多意气松与樟子松二种。樟子松叶粗而长,严冬不落,与内地松树等;意气松叶极细且短,秋深即雕,至其质理则不甚相远。”
松树不仅寿命长,它还能以另外一种形式化为永恒,西清在《黑龙江外记》中对此给予了较大篇幅记载:“松入黑龙江,岁久化为青石,青石号‘安石’,俗呼‘木变石’。中为磋,可发箭镞,《尚书》‘砺砥砮丹’、《鲁语》‘肃慎氏,楛矢石砮’即此。将军那启泰尝以制研,不下墨。先文端公鄂尔泰《恭和御制瀛台木变石歌》有‘濡水不沉火不然’句,得石性矣。或言化石者非松也,小暖木也,类松,故从而松之存之以,备一说。墨尔根协领那里勒泰殁,数年棺化为石,则知木之变石亦不尽因水力。《唐书》‘仆骨有康干河,断松投之,三年变为青石,名康干石’,殆即今日之木变石欤。”由松而化石,张光藻在《北戍草》中曾赋诗云:“松木无端落水中,年深化作石玲珑。坚贞至性终难改,入世犹成砥砺功。”清乾隆年间,黑龙江将军福僧阿将这种“奇特之物”进贡给乾隆皇帝,乾隆帝十分喜爱,还题诗一首刻于其上“不记投河日,宛逢变石年。磕敲自铿尔,节理尚依然。旁侧枝都谢,直长本自坚。康干虽岁贡,逊此一峰全”,落款“乾隆丙戌新正中澣御题”,钤印“得象外意”“乾隆宸翰”。如今,在故宫御花园绛雪轩的琉璃花坛前就摆放着这块木变石,其形乍看似一段朽木,石质表面上木纹依然清晰可见。
《黑龙江外记》还有这样一段记载:“黑龙江有树,伤于刃者,屑其皮敷之伤,立愈,土人谓之刀疮药,然皆不详其名。”这种具有神奇疗伤功效的树皮属于什么树木,西清并未能给出确切答案,但《本草纲目》似乎解答了疑惑,“松木皮,又名赤龙皮,主治痈疽疮口不合,生肌止血,治白秃,杖疮、汤火疮”,并记录附方“金疮杖疮:赤龙鳞(即古松皮),存性,研末。搽之,最止痛(永类钤方)”。
瑷珲最著名的一棵松树,当数瑷珲历史陈列馆主建筑旁的“见证松”。这棵有着百余年树龄,高约16米、干径约80厘米的松树,曾经见证了在清朝末年的动荡时局下,英勇不屈的瑷珲军民为抵御外敌入侵、保家卫国竭尽全力……它不仅是如今瑷珲一带最古老的树木之一,更是被化作一种精神符号,象征着瑷珲人民在历史长河中淬炼而成的不屈不挠、自强不息的意志品格。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