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心用情解民忧
——爱辉区高质量推进民政民生工作
爱辉区民政局聚焦主责主业,坚持底线思维、善治思维、创新思维,兜住兜准兜好基本民生保障底线,提升基层社会治理能力水平,创新社会组织发展,高质量推进民政民生工作。
坚持底线思维,兜住兜准兜好民生底线。健全分层分类的社会救助体系,强化综合施策,加大低保扩围增效工作力度,放宽“单人保”条件,对重度残疾人等弱势群体给予更多倾斜,累计加发城乡低保对象中的重度残疾人、重病患者、老年人、未成年人、军烈属、在乡老复员军人“六类”特殊人群低保标准的15%。进一步落实城乡低保渐退工作,明确渐退条件、期限,渐退期间的待遇和渐退期满后的管理,切实发挥社会救助兜底保障作用。在社会救助工作实践中增强“在线”思维,充分利用互联网、大数据等手段和资源,实行“核进来+核出去”双向预警,变“人找政策”为“政策找人”,通过数据交叉比对、关联分析和综合评估,筛查存在风险的低收入人口,及时查访核实,实现精准救助、高效救助、温暖救助、智慧救助。
坚持善治思维,提升基层社会治理能力水平。实施“红网领航”工程,搭建区域化党建平台、网格化管理服务,建立起“网上有格、格上有事、事上有人、人上有责”的管理运行机制,实现“一网统管、人人尽责、事事能落”的工作效能。实施爱辉区核酸检测房“再就业”行动,计划将主城区四个街道111个核酸检测房进行有效盘活,建立“便民服务站”“微型消防站”“网格党群服务驿站”,使其作为党建引领基层治理向网格延伸的又一惠民举措。
坚持创新思维,汇聚多元力量引领社会组织发展。引导社会组织力量,采取社会组织发展“1234”工作法,即坚持党建引领,搭建孵化基地、孵化站2个平台,用好联席会议、项目运作、示范引领3个机制,强化制度、队伍、经费、环境4个保障,形成门类多样、覆盖广泛、作用明显的社会组织体系,构建“以社区为平台、社会工作者为支撑、社会组织为载体、社区志愿者为辅助、社会慈善资源为补充”的“五社联动”行动框架,发挥社会组织完善社区服务体系“助推器”作用,将社区居民共同关心的事情由各类社会组织商讨办理,通过群众指导群众、群众帮助群众、群众服务群众的“亲民”模式,提升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和幸福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