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
王肃(1914年-1946年),原名王玉纯,1914年生于辽宁省新民县兴隆堡乡金太牛录村,在1937年国难当头之际,王肃毅然投笔从戎,数年间与日本侵略者拼搏于华北敌后战场,身经百战,出生入死。1945年8月日本投降后,王肃作为晋察冀解放区第一批赴东北干部队的一员,从河北省唐县(党校所在地)出发,于10月底辗转来到黑龙江省省会北安,11月进入黑河开辟工作。1946年6月,王肃去北安开会,12日经由孙吴、西岗子返回黑河,车至后欢洞时遭遇土匪埋伏,壮烈牺牲。
今年6月12日是王肃烈士牺牲76周年,王肃为黑河人民的解放事业献出了宝贵的生命,他的精神值得我们薪火相传、永志不忘。
花事一路向北,转眼间到了芒种,百合花盛开的日子,小兴安岭的白桦树下就有了一片片鲜红醒目的婆娑身影,盛开在大地绿色的版面上,犹如分行的短诗,在追忆和纪念一位远去的身影。
黑土有幸埋忠骨,花雨纷飞悼王肃。76年前的1946年6月12日,来自晋察冀解放区的干部王肃,为开辟黑河根据地献出了年仅32岁的生命。
2021年4月16日,我随一家党刊的采访组来到黑河市爱辉区花园街武庙屯社区采访了14岁参军、已有72年党龄的老战士李纯珊,李老向我们讲述了王肃烈士为黑河建党、建政、建军的英雄事迹。
往事如歌,风雨如磐。抗战胜利前夕,高瞻远瞩的中国共产党人便开始研究调整全国战略布局问题,把目光聚焦在广袤的东北大地。
毛泽东主席在党的“七大”上的讲话中明确指出:“从中国革命最近将来的前途看,东北是特别重要的。如果我们把现有的一切根据地都丢了,只要有了东北,那么中国革命就有了巩固的基础。当然,其他根据地没有丢,我们又有了东北,中国革命的基础就更巩固了。”
1945年8月29日,中共中央、中央军委指示晋察冀中央局等就近迅速派干部和部队进入东北,“控制广大乡村和(苏联)红军未曾驻扎之中小城市,建立之我党地方政权及地方部队,大大的放手发展。”
2019年9月2日,我在北京市昌平区的一间民宅里,采访了当年干部团成员、93岁的梁静老人。在一个多小时的采访时间里,她讲述了当年中央派出的干部团从延安出发进入东北,最终抵达北安这段未被人们所熟知的珍贵历史。
1945年9月2日,延安赴东北干部团各大队集结完毕,誓师远征。据梁静老人回忆,前来送别的中央党校副校长彭真再一次做了动员讲话。为了让干部团成员认识到自己肩上的重担,彭真引经据典,说起秦朝末年刘邦与项羽约定“先到咸阳者为君,后到咸阳者为臣”,以此类比当时干部团的任务,就是“跑赢国民党的飞机”,先抵东北。
延安干部团出发之后,距离东北较近的晋察冀干部团也抵达沈阳。10月10日,中共中央东北局决定派王堃骋、陈大凡、王肃等19名晋察冀干部到北安工作。10月中旬,晋察冀干部由沈阳到达哈尔滨,与东北抗联将领李兆麟取得联系,听取了北安情况的介绍和分析,决定先到海伦县,与先期到达的抗联干部张光迪接头。
虽然历经波折,不怕千难万险。由于当时没有自己的武装,晋察冀干部无法开展工作,审时度势后决定返回哈尔滨。返回之后,在哈尔滨成立了中共嫩江省工作委员会。11月,王堃骋等10余名干部和40余人的武装到达北安。随后,省工委迅速派王肃等干部到黑河开辟工作,任命王肃为中共黑河地区中心县工作委员会书记、黑河地区人民自治军司令员兼政委。11月13日,黑龙江省人民政府在北安成立。
说起开辟黑河根据地的艰难,李纯珊老人为我们讲述当年的惊心动魄。1945年11月初,王肃率领何学东(王肃的警卫员)等晋察冀干部和战士先行进入黑河开辟工作。途中,李银全留在孙吴开展工作,不久被反动势力杀害。
梁静老人回忆这段历史时,有些哽咽。为加强黑河地区力量,王肃等人来到黑河的一周后,11月15日成立的黑龙江省工委又派岳林、张继成、梁静等10余名延安干部进入黑河。后来,省工委又派延安干部吴飘萍等进入孙吴,因反动势力猖獗,不久被迫撤出。王肃回省里汇报工作,要求省里指派干部到黑河,省工委派出薛志侠、肖敬若等5人与王肃一起来黑河之后,组建了中共瑷珲县工作委员会,薛志侠任书记,肖敬若、李冷斋为委员。
王肃、岳林、薛志侠等革命老区干部进入黑河后,面临险恶形势,根据省工委“开创黑河根据地,坚持黑瑷战略据点,安下钉子,站住脚”以及“了解情况,发动群众,扩大共产党的影响,建立人民武装”的指示,把建立人民武装放在一切工作首位。
黑龙江静静流淌,仿佛在回忆难以忘怀的过去。1945年11月,在征得苏军驻黑河卫戍司令官的同意后,王肃领导建立了黑河地区人民自治军司令部,王肃任司令员兼政委,岳林任政治部主任,张继成任参谋长。
到1946年1月,部队发展到400余人。我党虽然有了一定数量的军队,站住了脚跟,基本控制了黑河、孙吴和西岗子等一些交通要道的城镇,但乡间、山区仍有大量土匪出没。
1946年初,土匪张鸣九、李云鹤部突然袭击我第二大队驻地西四嘉子,我军损失100余人,教导员杨国斌被土匪枪杀。
1月29日,杨青山匪帮百余人趁机偷袭上二公自治军司令部,妄图一举消灭刚组建不久的人民武装。战斗中,警卫连多次击退敌人进攻,最后打得敌人狼狈逃窜。
李纯珊老人说:“上二公保卫战的胜利,打击了土匪的嚣张气焰,提高了人民自治军在群众中的威望。”
谈到王肃牺牲经过时,原本声如洪钟的李纯珊老人放慢了语速。
1946年6月王肃同志到省里开完会后,新任黑河军分区政治部主任的刘光烈及其爱人江燕(派任黑河军分区参谋),随王肃司令员及警卫班战士一同返回黑河。当车行至黑河境内二站时,遇到土匪袭击,一行人不得不折返至孙吴。6月12日,驻孙吴剿匪的省警卫第三旅旅部指派作战股股长杨春和带领一个排的兵力,将王肃一行护送至西岗子。
王肃生前最后一顿饭是面条。吃完饭临走时,他郑重地对杨春和股长说:“驻孙吴的部队大部在外剿匪,城内空虚,你带护送部队迅速返回孙吴吧。”待杨春和率护送部队返回后,王肃同刘光烈、江燕等人带领黑河军分区警卫班乘汽车返回黑河。过去二十多分钟,就听到远处枪响。西岗子公安队队长马绍祥一听不好,当时公安队有六十多匹马,马绍祥带着二十多人骑上马往松树沟方向去,到了后欢洞的时候,才得知王肃一行人已经牺牲了。
昨天属于历史,今天续写辉煌。王肃浴血奋战、英勇献身的精神会一次一次鼓舞我们,也将永远感召和激励着我们,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不懈奋斗、砥砺前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