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国内要闻 黑河时政 社会新闻 民生新闻 行业动态 新闻专题
边境旅贸 文体新闻 全市各地 生态黑河 时空黑河 市长热线 评 论
坚定信心、同舟共济、科学防治、精准施策。 保持安全社交距离,保持使用公勺公筷、不聚集等良好的卫生习惯,不吃生冷食物。 戴口罩、勤洗手、多通风、少聚集 监督就是爱护,公开就是倡廉。

  您当前的位置 : 东北网  >  黑河新闻网  >  美文共赏
一个人 一座城
//heihe.dbw.cn  2022-06-10 09:14:05

  七十多年前,这座小城曾遍布王肃的足迹。

  窄街陋巷,衣衫单薄的他奔波在刺骨的寒风中,走家串户,苦口婆心发动民众。一杆枪、一把刀,凝心聚力,建立起了革命武装。那时的他无法预见,他亲手创建的人民自治军司令部所在地、他步履匆匆无数次穿行的一条街道,日后会镌刻着他的名字。

  繁华淹没了荒凉,安逸淹没了苦难,但那条车水马龙的王肃街,任岁月如何更迭,永远都无法淹没他奔忙的身影。

  东花园,曾是这荒僻小镇的热闹去处。他在这里召开民众集会,镇压反动势力,稳定民心,巩固政权,发表慷慨激昂的演讲。那时的他同样无法预见,他呕心沥血无数次描画宏伟蓝图的这片热土,将会是自己的长眠之地。

  鲜花掩埋了鲜血,墓碑掩埋了忠魂,但那座锦山秀水草树葱茏的王肃公园,任时光如何流逝,永远都无法掩埋他英勇的形象。

  海兰剧场,铿锵的锣鼓、咿呀的胡琴曾丰饶了这边陲之地的贫瘠时光。他却难能有闲坐进去,慰藉自己疲惫的身心。土匪横行、汉奸猖獗,时时要面对枪林弹雨;民生多艰、百废待兴,刻刻要操心衣食住行。无数次他脚下生风在鼓乐悠扬的门前疾行,不曾料想不远的将来这里会以自己的名字改称。后来,王肃电影院成为小城的地标建筑,一代又一代黑河人在这里幸福地享受着视听盛宴。后来的后来,电影淡出生活庭院改头换面,商铺的牌匾挂了一茬又一茬,却无一能遮盖王肃电影院的芳华。

  一个人,一个于北去列车上眺望久别的故土过家门而不入,从他乡急急奔来的革命者,就这样矗立在黑河的大地上,矗立成了一座不朽的丰碑。一座城,一座走过硝烟走进繁盛的边陲小城,就这样用一条街、一座公园、一个文化中心,铭刻了革命政权开拓者的伟绩丰功。

  这个城市里,见过王肃、记得他音容笑貌的老人已经寥寥无几,但王肃的名字永远家喻户晓。牵着父母的手走在王肃街上的幼童读牌识字,就从父母口中知道了他;戴着红领巾祭扫王肃墓的少年缅怀先烈,就从碑文上了解了他;成双成对出入过电影院的青年,循名溯源,就从牌匾上熟悉了他。

  他是这个城市的亲人,如影随形伴着我们行走、休闲,安详地注视着他所向往并为之奋斗却从没享受过的美好生活,含笑于九泉。七十六年来,这个永远32岁的英雄前辈并未走远,从来都不需要被想起,永远也不会被忘记。

  这个城市的过客,会被举目入眼的那个名字勾起自然而然的好奇。亲朋、导游,会向他介绍解放时期黑河的血雨腥风,会对他讲起七十六年前赴省委开会的那个前辈惊心动魄的归程,会引他拜谒公园里面容坚毅的那座雕像,会同他并肩瞻仰松柏环绕的墓陵。他是这座城的伤痛,也是这座城的骄傲。

  黯淡了刀光剑影,远逝了鼓角铮鸣。这座城,穿越历史的烟尘,以无比美好的姿态欣欣向荣;这个人,屹立于人民心中,以感天动地的浩然之气,成就了城市的厚重。

 
作者:吕艳茹 来源:黑河日报 编辑:吴岩
黑河时政 更多>>
相关新闻 更多>>
· 遥远的汨罗江(组诗)
· 故乡的端午节
· 最爱我的那个人
· 黑河情意 (外一首)
点击排行  
黑河时政 更多>>
影音黑河 更多>>
Copyright©2002-2006 HEIHE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黑龙江东北网络台 中共黑河市委宣传部 黑河日报社 主办
黑河新闻网联系方式:0456-8223257 QQ:2730088696 E-mail: tym4673@126.com
中国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 本网站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456-8223216
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