许多人把春节长假看作“休整”时间,完全进入休息、放松状态,假期结束回归岗位时,大脑还处在假期游离状态。那么,节后上班如何尽快调整状态进入“工作时间”?记者日前采访了黑河市第二人民医院心内科副主任医师高磊。
高磊告诉记者,假期里作息时间不规律,打乱了人体正常生物钟,常常使人回归工作后略感疲乏。长假一到,很多人认为这是任意挥霍的专属时间,有的过度补觉、追剧、打游戏等等,使假期生活走向了两个极端,要么休息过度,要么疲劳过度。通宵追剧、打游戏等行为容易造成植物神经系统紊乱,导致“睡眠紊乱”。身体得不到充分休息,自然也会产生萎靡不振,食欲下降。而过度休息,使得昼夜不分,常常表现为头昏脑涨,记忆力减退,精神消极。
如何调配假期时间?高磊介绍,要有意识的安排作息时间表,休息和娱乐穿插进行,娱乐时间最好不多于两个小时,之后可以轻轻推拿头部、散步或做其他事情、听音乐等,让大脑放松休息。要通过休息或给身体补充营养消除体力性疲惫,长时间用脑多是脑力性疲惫的原因,采取适当运动的方式,比如慢跑、散步、伸展肢体等活动,避免娱乐大量消耗能量导致的大脑血液和氧供给不足等问题。
如何从高度兴奋的节假日回到有条不紊的日常生活?高磊说,休息的松弛状态向繁忙专注的工作状态转变,要按照自己的节奏调整,很快就会摆脱节后“综合征”的困扰。在假期结束后的一段时间里,要逐步调整生物钟,在睡前定好闹钟,督促自己早睡早起,可以通过热水泡脚热络全身,达到放松,杜绝睡前大脑处于高度兴奋,保证深度睡眠。要注意饮食调整,不要吃油腻或高蛋白食物,多喝温水,多吃粗纤维和新鲜水果,让肠胃得到好好休息,下班休息时间要积极参加自己喜欢的运动,比如快走、做操、打球等,让自己身心动起来,把精神调整到最佳状态。当然,转换状态需要几天时间,如果出现紧张、忧虑、厌倦工作的不良心态,也不要担心和着急,白天工作时可喝茶提神,也可每间隔几个小时进行一次慢而深的呼吸,中午小憩一会儿,让身体得到放松,给自身生理转换提供一个缓冲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