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决“谁来扶”“扶什么”“政策标准”问题——
爱辉区罕达汽镇精准扶贫出实招求实效
脱贫攻坚工作开展以来,爱辉区罕达汽镇针对贫困群众以及为防止已脱贫群众再次返贫,进行深度调研,精准施策,出实招、求实效,强化脱贫攻坚核心动力,高质量打赢脱贫攻坚战。
首重责任落实,解决“谁来扶”问题。镇主要领导挂帅、全员参与,构建了专业扶贫、行业扶贫和社会扶贫“三位一体”的大扶贫工作格局。落实镇村主体责任,制定了2018-2020年扶贫工作规划,为全镇128户贫困户精挑细选了74名机关帮扶责任人,实行机关、村屯干部双层包保。实行“五个一”全镇扶贫调度机制,日学习调度、周工作日、党委会月研究、半年一推进、全年一计划一总结,环环紧扣、高压推进。落实专业扶贫责任,选拔4名优秀年轻干部充实到镇扶贫办,协助组建了3支9人的驻村工作队,落实了31名镇机关帮扶责任人、43名区直部门帮扶责任人的帮扶责任,建立84名专业人员扶贫队伍,切实加强了专业扶贫力量。落实行业扶贫责任,制定了精准扶贫工作职责分工,明确8个中心站办的行业扶贫职责和行业对接职责,每月与区相关部门开展对接和信息双向反馈。落实社会扶贫责任,发挥镇域大企业多的优势,2017年以来社会各界捐赠各类款物价值50余万元,解决了50余户贫困户冬季取暖问题,为贫困户孙俊生置换了骨股头,帮助贫困户女孩治疗霍奇金淋巴瘤,对3户贫困户住房进行改造,目前,已经搬进新居。
强化政策落实,解决“政策标准”问题。落实金融扶贫政策,扶贫小额贷款发放实现应贷尽贷,124户贫困户贷款620万元,与合作社抱团发展,目前,为贫困户投资收益130万元。落实农业保险扶贫政策,免除种地贫困户的农业阳光保险保费,赔付阳光保费5.8万元。落实扶贫政策,投资190万元为罕达汽村、裸河村、红旗村建设213千瓦光伏电站。截至目前,3个贫困村已获得产业收益12万余元,与33个贫困人口建立了利益联结机制,设立公益岗位22个,扶持无劳动能力人员11名,人均收益3000元。落实生态和就业扶贫政策,设置公益岗位51个,2017年以来累计发放工资35.5万元。落实兜底保障政策,2017年以来为贫困户发放低保金66.28万元,发放五保金10.17万元,发放困难残疾人和重度残疾人保障资金8.78万元。
督促工作落实,解决“扶什么”问题。积极推进贫困村基础设施项目建设,改善人居环境。投入资金945万元,为罕达汽村、红旗村、裸河村硬化道路1.33万米,修建边沟1500米,维修农田路33公里,安装路灯178盏,新建晾晒场9200平方米,安装铁栅栏4500米,购买垃圾箱50个,新建活动广场2800平方米,维修办公室280平方米。强力推进产业扶贫,财政投入290万元为3个贫困村建设了光伏、亚麻加工等4个产业扶贫项目,目前,村集体累计收益26万元,提供就业岗位32个,带动66户贫困户脱贫;爱辉区发改局等帮扶单位帮助村屯建设地秤等项目,实现了多渠道增收。鼓励发展特色种植养殖业,今年,镇政府12名科级干部出资3.15万元,委托曙光生态养殖基地代养殖630只溜达鸡,为63户贫困户增收1.89万元;引导扶持贫困户养殖肉牛8头、马3匹。大力发展劳务经济,依托煤炭、岩金、参地、物业等经营主体,为贫困户增加就业岗位30余个,年累计增收50余万元,带动贫困户子女就业50余人。鼓励贫困户联手发展庭院经济和农产品销售,裸河村齐力军与蔡春芝两家人合伙开超市,月营业额可观,已成为政府采购定点商店,为脱贫致富树立了榜样;镇政府协调企业采购农户庭院种植养殖产品,年增收5万元。发展壮大村集体经济,建设了面粉加工、冷库等3个村集体经济项目,年收益可达6万元;加快推进了集体产权制度改革,通过抓好新增耕地发包等工作,全镇村集体年新增收入200余万元,有效提升了村屯扶贫和造血能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