瞄准高端“选”敞开渠道“引”用心用情“留”
我市精心筑巢实现聚才引智新突破
为扎实做好新形势下人才工作,我市秉承聚天下英才而用之的理念,以边境人才管理改革试验区建设为牵动,出台《边境人才管理改革试验区实施办法》,进一步推进人才体制机制改革创新,坚持瞄准高端“选”,敞开渠道“引”,用心用情“留”,实现了聚才引智新突破。
我市立足集聚创新人才,汇聚优秀人才,紧抓“三区一市”发展历史机遇,建立“边城英才”绿色通道,定期发布急需紧缺人才需求目录,实施“边城英才”引进计划。策划开展了优选“百名研究生”工作,公告发布后,引起社会高度关注,吸引了国内外420余名研究生踊跃报名。对报名人选一对一推介黑河宣传片、发出视频邀请函,放开岗位报名比例限制、简化程序,采取面试、“优选+调剂”等非常之举招贤纳士。组织开展畅游黑河活动,让大家进一步了解黑河、熟悉黑河,最终选择留在黑河。此次优选的研究生来自浙江大学、吉林大学、哈尔滨工业大学、哈尔滨工程大学等国内外高校,其中东北林业大学、东北农业大学、哈尔滨师范大学、黑龙江大学等多所省内高校录取人数超过两位数,覆盖了经济、金融、对俄贸易等急需紧缺专业,使黑河引才的层次和质量实现了新跨越。
我市将引进高层次人才、遏制人才流失作为新形势下人才工作的重中之重,突出黑河发展之需,完善引才聚才的政策举措,用政策倾斜推动吸引优秀人才的渠道不断拓宽。聚焦自贸区黑河片区建设,在优选“百名研究生”工作中,发挥市编制周转池效应,实行“市编区用”,拿出23个事业编制,对自贸区所需岗位优先调剂,充分满足金融创新、通关监管、国际贸易、投资融资等专业高层次人才需求。围绕医疗、教育等专业技术人才开展针对性选拔,引进急需紧缺优秀人才45名。孵化人才引进平台,围绕跨境电子商务、绿色农业、试车产业、机关事业等领域,加快推进人才“十大基地”建设,共建立了64个人才基地,与20余所高校进行对接,签订合作协议16个,覆盖医疗、教育、农林、管理、艺术、旅游、经济等各领域,推动了市校合作进一步深化。其中建立大学生实习实训基地35个,吸引了1200名大学生在市域内实习实训。克服疫情带来的不利影响,抓住鼓励引导人才向艰苦边远地区和基层一线流动的契机,相继开展了事业单位招聘、公务员考录和选调生招录、“双一流”高校招聘等工作,共引进各类优秀人才1500名,有效优化了年轻干部人才队伍结构。我市力争通过三年的努力,各类人才基地达到100个以上,合作高校达到40所以上,吸引集聚大学生5000人以上、优秀科研团队20个以上,充分吸纳人才服务黑河振兴发展。加大柔性引才力度,坚持不求所有、但求所用,连续四年邀请专家到黑河休假,建立了19个院士(专家)工作站,与400余名高层次专家、30多名“两院”院士建立了广泛联系,为黑河发展起到了智库作用。
我市切实提高人才服务保障水平,用贴心的人文关怀,打造拴心留人好环境。进一步健全人才政策体系,研究制定一系列高含金量的政策措施,深入实施引进急需紧缺和高层次人才办法、人才公寓管理办法、“人才安居”专项计划,提高人才政策的吸引力。坚持人才优先发展战略,对人才发展平台、科研条件、子女教育、医疗养老等方面,加大支持保障力度。拿出3000多万元,对原已聘任专业技术职务的人才,引进后不受单位核定的专业技术岗位结构比例数额限制,可聘任原等级专业技术职务。优选引进的全日制硕士研究生给予3万元补贴,全日制博士研究生给予5万元补贴;引进人才免费入住人才公寓或连续三年给予租房补贴,并分别给予20万元、10万元的购房补贴,配偶、子女及父母等户籍关系可与本人一并迁入黑河。将引进研究生全部纳入全市“青年人才储备库”管理,为每名研究生建立人才成长档案,实施跟踪培养,开展集中谈话和集中培训,用热心热情服务体现爱才的温度、招才的诚意,靠事业靠感情留住高层次优秀人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