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民族文化百花盛开春意盎然
——我市扎实推进少数民族地区文化阵地建设
为保护和传承民族民间文化,全面提高边境少数民族地区公共文化服务水平,近年来,我市积极推进少数民族文化阵地建设,取得了良好成效。
强基础,加快文化设施建设
多年来,我市建设各类博物馆24家,其中瑷珲历史陈列馆和庆华军工遗址博物馆荣获全国博物馆十大陈列展览精品奖,每年接待参观人员近万余人。“边疆万里数字文化长廊”工程项目打造了中国最北最美图书馆普希金书店,成为民族文化交流的重要阵地。各县(市、区)结合实际培育多彩的地区民族文化品牌,其中北安市红色文化系列活动被确定为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项目。加强重点文物保护,创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4处、省级12处、市级64处,嫩江墨尔根古驿道、逊克鄂伦春民族神泉祭坛遗址被国务院确定为第七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我市还特别重视基层文化阵地的建设,稳步推进“两馆一站”建设,建设市级艺术馆1家、县级文化馆6家、公共图书馆6家、乡镇综合文化站64个;建设文体广场、文化活动室409个,全市图书流动站99个、社区文化中心46个、社区文化活动室79个;完成全省首家城市文化综合体建设,“农家书屋”实现全覆盖,广播电视“村村通”工程获评全省唯一先进市。
搭平台,活化群众文化载体
为突出地域特色,推动民族文化的交流互鉴,我市着力打造了五大连池风景区“火山圣水节”、爱辉区坤河达斡尔族满族乡“库木勒节”、爱辉区新生鄂伦春族“古伦木沓节”、瑷珲镇“上元节”以及“嫩江之夏”“红色北安”“孙吴百花艺术节”“逊克红玛瑙”艺术节等特色文化活动品牌,让民族文化更有特色、更可观看,能体验、有互动。成功举办“走出森林的中俄宝贝”“花车巡游暨中俄民族风情展演”和“花车巡游&荧光夜跑”以及十届的中俄文化大集品牌活动,有力促进了中俄两国边境地区的文化交流。
我市通过举办庆祝鄂伦春下山定居60周年文艺演出,建设省非物质文化遗产省级名录鄂伦春族摩苏昆说唱艺术传习基地、鄂伦春族狍皮制作技艺传习基地,编撰出版发行黑龙江省鄂伦春族民歌集《吉安达温》和《摩苏昆集成》(国际音标版)系列丛书,举办国家级保护项目摩苏昆说唱艺术培训班、全市非物质文化遗产成果展等,使得民族文化得以保护和传承。成功申报了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项目4项、省级33项、市级54项,县级项目92项。
抓创作,扎根人民出精品
省作家协会在瑷珲镇建立了中国最北端首个作家创作乡村基地——瑷珲创作基地。围绕“中国梦”开展文艺创作和“深入生活,扎根人民”主题实践活动,制作拍摄了《知青》《大江作证》等30余部影视剧;小品《电话情缘》《雨伞下》等参加全国、东北三省、黑龙江省各类比赛并获奖,连续五届蝉联黑龙江省群星奖金奖,其中《一定找到你》荣获第十一届中国艺术节暨中国第十七届最高奖项“群星奖”,《一条路》获得黑龙江省文艺奖一等奖,《亲亲我的宝贝》获得公安部相声小品大赛最佳编剧奖、《农民工和老板》获全国群星奖表演一等奖;2019年,我市参加黑龙江省文化和旅游厅举办的“庆祝建国70周年—远古的流响”黑龙江省少数民族歌舞大赛决赛,市非遗中心推荐选送的国家级名录“鄂伦春族摩苏昆”原生态音乐剧《艾么汗乌娜吉的亲事》中节选的三个节目获两银一铜的好成绩。
|